“破”“立”“降”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05.01.2018  19:50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立足于“”“”“”,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向深入。

”,就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去产能要继续加大力度,解决好要素配置扭曲的问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强化对已关停产能全方位监管,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复工复产。

”,就是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转变、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等载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品牌高端价值和“山东标准”建设水平。

”,就是要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创新开展银行债转股,健全股权退出制度设计等配套政策,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

全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新动能更快发展壮大,挑起经济发展的大梁。培育壮大万亿级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更多“企业航母”。落实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发挥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引领作用,加快扶持一批人才项目和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以工程的办法抓好项目库建设。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我省将每年谋划确定10个重点发展领域,从重大项目库中筛选100个作为年度重点项目,构建“10+100”的推进机制。

聚焦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健全完善“1+N”规划政策体系,全面推开迁建工程,年内开工建设鄄城、东明等县10个新筑村台和长清等县区20个外迁安置新社区工程,滩区迁建涉及的7个市全部启动工程建设。

聚焦海洋经济。目前,我省海洋经济仍以传统型、资源型、自我服务型发展方式为主,必须加快向科技型、开放型、综合效益型转变。要牢固树立大海洋理念,以智慧海洋为引领,强化陆海统筹,大力推动海洋生产力布局由近海走向远海,稳步推进深远海油气、矿产和海上风能的资源利用,着力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聚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推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进一步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以需求调整带动供给升级,促进供需从低水平平衡向高质量平衡跃升。着力激活民间投资潜力。通过实施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要把制造业投资作为关键点,鼓励支持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引导和优化制造业投资方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特别要突出高铁建设。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当前,我省已进入消费创新快速涌现的关键时期,将出现一系列规模大、成长性好的消费产品或服务。要高度重视发挥消费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把握好消费升级方向,大力培育绿色住宅、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康养服务等新兴消费,加快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促进区域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和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区域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规划建设。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伐,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推动青岛、烟台依托西海岸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要素集聚、制度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以德州、聊城、滨州、东营4市为重点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产业转移,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

在乡村振兴方面,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划定工作,实施好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农村“七改”和“厕所革命”,实现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条件整体提升。

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工作任务和96项项目清单,着力抓好教育现代化、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体育普及、社会服务兜底等五大公共服务工程。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快省级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