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瓶颈,科技创新保障生态安全

06.01.2017  15:35

2016年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及“迁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风险研究”相继启动。

 

3个项目同时在生态保护方面发力,旨在通过科学创新,解决生态保护的难点问题,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研发沙化土地治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沙漠形成演化、土地沙化过程、生态水文过程、土壤风蚀沙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实用的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2016年启动的“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聚焦京津冀风沙源区的风沙治理问题。项目负责人、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吴波介绍,项目覆盖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范围,旨在破解当前治沙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我国治沙事业提供科技支撑。

 

吴波表示,项目设置6个课题,将着重探究“基于水分平衡与风蚀控制的人工固沙植被稳定性维持机制”等4个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接坝区风水复合侵蚀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完善北方沙化土地形成机制与演变趋势的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令人期待。通过5年攻关,项目将研发沙化土地治理技术12-16项、沙产业技术8-12项,申报专利12-16项,制定技术标准8-1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5项;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河北、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的11个县(旗)建立8万亩沙化治理与产业化示范区,使植被覆盖度提高15%-20%,单位面积产值提高20%-30%。

 

“项目的实施将完善京津冀风沙源区土地沙化形成机制与演变趋势的理论基础,揭示固沙植被稳定性维持机制,建立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技术体系,开展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化技术示范,构建沙化土地综合整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吴波说,“项目成果将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为沙区产业开发、精准扶贫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生态需求提供科技支撑,推广后会产生广泛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挽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物种,个体数量稀少,分布地域狭窄,天然更新极差,随时可能灭绝。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项目的上马,就是为了解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难题。

 

项目负责人、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臧润国介绍:“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项目将从种群维持机制和更新复壮技术等方面开展研发,为保护工程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项目为期5年,科研团队将深入探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衰退与更新限制的形成机制,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阐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退化生境修复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调节控制机制,从而通过调节其自身适应性维持其生存能力。

 

臧润国表示,项目将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5项,形成14篇物种濒危状况、生存潜力和生态功能评估报告,申请国家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20项,保存核心种质资源1500份以上;建立就地保护示范区14 处、迁地保护示范区6-8 处、回归示范区4-6处。项目将为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从理论到实践、从单项技术到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模式在内的丰富成果,并为我国其他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示范。

 

破解迁徙动物疫病防控难题

 

野生动物大多携带病原体。相关研究表明,近71.8%的动物源性新发传染病是由野生动物源性病原体引起的。

 

如何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保障,怎样评估迁徙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如何建立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预警网络体系?种种疑问引起人们对破解这些难题的关注。

 

“迁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风险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钱军介绍,围绕“野生动物迁徙、迁移活动规律及其对疫病传播风险的影响”这一重大命题,项目团队将针对途经我国的450余种20万只全球迁徙候鸟、5-10种跨境迁移和口岸入境陆生野生动物开展全面系统的监测与研究。

 

钱军表示:“我们将重点采集200种候鸟,完成20种以上病原体检测与鉴定;采集陆生野生动物样本3000份,完成10种以上病原体检测与鉴定,实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省级全覆盖和入境口岸野生动物检测率100%。按照候鸟迁徙、疫病时空分布与传播、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病原体遗传衍化与跨种传播、预警网络与示范等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5个核心环节组织科技攻关。”

 

项目将明确重要疫源候鸟迁徙多元时空交汇关系,揭示迁徙活动规律及其对疫病传播风险,阐明候鸟源病原体遗传进化趋势、跨种传播规律,提出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并建立实物资源库、迁徙信息库、疫源疫病信息库、预警网络及监测预警技术示范“三库一网一示范”的体系,为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乃至国家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国家科技计划改革进程中,生态建设及保护科研项目,通过不断创新崭露头角,为林业现代化释放出持续发展的能量,将助力中国林业担负起更大的使命,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