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实录:一天接待几十人 周末加班是常态

25.12.2014  20:28

  早8点至晚7点的工作时间、一天接打几十个电话、接待几十个人、周末经常加班,什么职业才有这样紧张的工作节奏,是企业老板还是政府官员?不,都不是,他们只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近日,记者来到天桥区无影山办事处后黄屯社区居委会“实习”社区工作人员,一天的经历疲惫又充实,也让记者体验到在社区工作的酸甜苦辣。

  正常一上午接待20人 居民没事也爱来坐坐

  早上9点,记者来到居委会报到,工作人员已经忙活起来,他们正在为社区70周岁的老人办理免费的理发卡,在登记了老人的相关信息后,他们又详细讲解理发的地点和使用范围。像这样的免费理发活动,社区每年都要搞两三次。记者了解到,早上8点多工作人员刚刚送走一批来办理计划生育相关证明的居民。

  在社区工作久了,不同居民来办事的时间点他们都摸得一清二楚。已经工作了三年的小孙说,年轻人白天要上班,一般会选择早上来,老年人则多集中在中午或下午。正常情况下,一上午要接待20多位居民,人多的时候,同一时间整个屋子都塞满了人。“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居民也爱来居委会坐坐。”社区居委会主任姚龙说,“今天早上碰到去洗澡的张大爷,不然他可能要来居委会找我拉家常了。”

  “今天居民好像提前知道你要来似的,来咨询、办事的比较少,我们感觉清闲了许多。”小孙开玩笑地说。可是记者感觉并不清闲。刚送走了来办理发卡的老人,不一会儿天桥区法院的工作人员又来了解情况。社区的两位居民一起出去旅游时发生了矛盾,经过社区调解不成,最后对簿公堂。姚龙拿出居委会的调解记录,并介绍了事件经过。小区居民电动车被偷,上午十点多姚龙请来了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商量社区安装监控的事情……尽管“清闲”,一上午工作人员也接待了十几个人。这期间他们还接了十几个电话并处理了几位居民的低保申请。

  日常工作多达几十项 得不到理解他们很“委屈”

  记者看到,居委会办公室的档案盒多达几十种,除了社区换届选举、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的材料,社区还要承担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残疾人普查、创卫、群众路线、经济房审批、失业人员登记、开证明等各种工作,这些工作全部压在5名工作人员身上。

  尽管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地为居民服务,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得到居民理解。黄屯小区5区7号楼靠近西工商河路,一楼的部分房主搬迁后将房子租给别人开饭馆。饭店的餐厨垃圾和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致使下水道经常堵塞。居委会得知后,协商每家饭店拿出80元钱、每户居民拿出5元钱疏通下水道,但是居民都不愿意交钱。他们的理由是文件规定疏通下水道不用居民掏钱,这个钱不该出。饭店也表示,居民不交他们也不交。

  双方僵持不下让夹在其中的居委会很为难,为了下水道的事情,姚龙一星期往7号楼跑了6趟。“在确定钱数的时候,饭店和居民已经分出了档次,文件的确规定下水道疏通居民不用交钱,但是遇到事情要灵活解决,而不是死板地‘背书’。”姚龙说,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除了依靠居委会工作人员,最重要的是发动好社区居民。

  小事情体现大情怀   “小巷总理”名副其实

  谁家的下水道堵了、谁家的电动车被偷了、谁家要生孩子、谁家里有孤寡老人,居委会日常处理的都是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小事情体现居委会工作人员为居民服务的情怀,“小巷总理”的称呼名副其实。

  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常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半,但是他们每天8点就到了,早来半小时已经成为他们之间不约而同的默契。晚上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我们已经加了一个月的班了。”居委会的乔大姐告诉记者,这个月不仅晚上走的晚,而且周末也没有休息时间。遇到特殊时期,每天的工作时间更长。“创卫的时候早晨6点到单位,晚上10点才能回家。”

  社区居民白大娘说:“这些工作人员不容易,每天要做这么多事情,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多给社区一些经费,方便社区开展工作。”

  记者体验的当天,他们晚上还要留下来收全年的卫生管理费。后黄屯居委会的每户居民每年缴纳24元的卫生管理费,前期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委托各楼楼长收取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些不在家的居民和不愿意交费的“钉子户”,只能靠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收取。

  当天晚上的任务是收齐3栋楼的卫生费。晚上6点多,记者跟着工作人员上门收费,有的居民配合地交了钱,但是有的居民却态度蛮横,以“没钱”为由拒绝交费,这让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当晚7点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让记者回去休息,他们则继续摸着黑挨家挨户地敲门。记者看着密密麻麻的未交费名单,不知道他们加班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记者 张晓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