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社科院钱念孙受邀“光明讲坛”演讲

13.07.2016  02:08

朱光潜的学术人生,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既轰轰烈烈,又静穆隽永,既清澈似水,又凝重如山,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这是我院钱念孙研究员在光明讲坛上的讲话。

7月5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光明讲坛”来到安徽,邀请著名学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我院研究员钱念孙主讲。本场讲坛由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主持。

今年是朱光潜先生诞辰120年、逝世30周年。钱念孙以“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为主题开讲,通过回顾朱光潜坎坷而辉煌的学术人生来铭记缅怀这位美学大师。讲座主要从“文言与白话的藕断丝连”、“中学与西学的移花接木”、“政治与学术的进退有据”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通达而又执着的学术与人生。讲坛地点设在新华书店安徽图书城,来自北京、南京、省内高校等地的180多人及皖新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谢新,朱光潜先生嫡孙、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宛小平等亲临现场听讲。钱念孙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深受现场听众的好评,现场还有听众提问进行了互动。光明讲坛公众号现场进行了直播,《光明日报》也将于近期刊出本场讲座的内容。

朱光潜出生在“桐城派”故里,幼承庭训,又潜心留学英法十多年,他是同辈文人学者中留学西方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的《文艺心理学》等著作可谓广泛运用了西方文艺理论与方法来阐释中国的文艺现象,“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传统之木”,真正做到了古今贯通、中西融汇。他又生逢中国风云激荡的时代,一生横跨晚晴、民国、新中国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他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改造自己思想观,政治上批判自己,但在学术真理上却坚实不退让。如上世纪50年代发起的“对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批判”美学大讨论,更坚定了他对“美是主客观相统一”观点的认识。这些都凸显了朱光潜先生为学处世通达平正、实事求是、不流时俗、独立思考的高贵品质,对后世有着极高的借鉴意义。

钱念孙研究员曾在上世纪90年代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亲去英国法国,追寻朱光潜的留学足迹,研学朱光潜的学术人生,现已出版多本关于朱光潜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