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禹城市依托科技支撑提高农业开发效益

15.06.2015  15:38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市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依托土地治理项目区基础设施,整合农业开发的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着力打造与农业科研部门科技合作平台,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为主导,以推进农业科技转化为载体,推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转化,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广农业增产增收的新技术

  以中科院禹城试验站为技术依托,不断推广农业增产增收新技术。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与中科院禹城实验站建立合作关系,示范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成功推广了夏免秋耕、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生物防治、过腹还田等农业新技术。新技术的实施,极大提高了项目区的粮食产量,年亩均高于非项目区近150公斤。新技术的推广,辐射、带动了非项目区的农业发展,2006年禹城成为德州市第一个吨粮县;德州市2009年实现了吨粮市,是全国第一个吨粮地级市。

创新农业增产增收的新模式

  以项目区为实验平台,创新探索“四节一网两增”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新模式。近几年,中科院禹城试验站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世行三期项目区,先后实施了农田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创新探索了“四节(节能、节水、节药、节肥)一网(科技信息网络)、两增”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新模式,“四节一网”技术体系实现了工程装备、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产优化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达到了灌溉用水节约高效、耕作管理简约高效、农田高产安全生态、农业信息低成本个性化服务。实现了粮食平均产量1200公斤/亩(其中小麦稳产550公斤/亩,玉米单产700公斤/亩以上),节水30%、节肥20%、节药50%、节能60%和农业信息服务到户。

探索农业增产增收的新路子

  以现代农业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示范和辐射传播中心。近年来,禹城市农业开发在实施土地治理项目的同时,帮助项目区乡镇、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镇农技服务站近10处,培养村级技术推广员400多名,覆盖项目区70%的村庄。合作社和服务站以中科院禹城实验站为技术依托,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先后与登海种业、隆平高科、住商肥料、中科华凯等国内外著名涉农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盟,创建了科研主导、政府推动、合作社运作、新技术和新产品配套、全程服务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上连科研、政府部门,横向与涉农企业联合,下延乡村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世行三期伦镇项目区毛庄村农业机械生产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据统计,通过这种模式,比家庭分散经营降低生产成本30%,每年每亩节省各项生产费用200余元。几年来,禹城市共推广资源节约型高效配套技术40万亩,平均每亩玉米增产100公斤,节约成本125元,探索了一条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禹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