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天网”铸平安 保稳定促发展 ——汶上县公安局“天网工程”应用战果显著

08.01.2016  11:54

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平安汶上”建设工作,按照省市视频监控全覆盖工作要求,总投资5100万元,分三期对汶上县“天网工程”进行建设,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公安实战,服务广大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党政主导 整体联动齐抓共建   

2012年、2013年、2014年,汶上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将“天网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县长,公安局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天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从规划、财政、公安、城建、电力等部门调专人集中办公,全面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县里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总投资高达5100万元。   

乡镇部门更是大力支持,分别召开了“天网工程”建设动员会、协调会、调度会,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拿出专门人员积极参与协助“天网工程”规划布点,安装施工,确保了工程顺利进展。而且,为充分调动全县社会各界自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积极性,县公安局帮助规划设计,给予技术指导,尽量让设备技术参数统一规范、费用符合用户实际,全县19783个社会视频监控探头全部列表建档,方便公安机关调取使用。    

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奠定基础   

根据《全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指导意见》和《全市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汶上县公安局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汶上县“天网工程”建设规划,一期工程以城区和乡镇驻地建设为主,总投资3200万元,监控探头全部采用300万高清网络摄像机,在县公安局建设了一级监控指挥调度大厅,指挥中心大屏安装超窄边液晶拼接单元55英寸40台显示器。在乡镇派出所和交警大队建设了17处二级监控室;建设完成了视频监控探头1100余路,电子警察16处,卡口10处;并根据需要在城区制高点安装了2台远距离激光摄像机,在车站入口安装了1台人脸识别摄像机,在县委门口安装了1台自动跟踪球。二、三期工程以农村视频建设为主,二期工程完成了162个村居的视频监控建设,三期工程完成了剩余321个村居的视频建设。   

二、三期工程采取县、乡镇财政、村级自筹三级结合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县财政承担60%,乡镇、村居承担40%,总投资1800万元。村居监控探头根据省市视频监控建设的要求,均采用130万高清网络摄像机,每村至少安装了7枪1球共8个摄像机,配置了16路硬盘录像机。并在各村居建设了三级视频监控室。在维护上,一类、二类、三类覆盖目标完成率均达到100%,前端设备在线率98%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定期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对一些老化、落后的设备及时更新,确保系统运转正常。    

完善制度 强化应用凸显效能   

汶上县坚持“建为用,用为战”的原则,“天网工程”一期建成以后,率先在全市成立图侦大队,选派一名实职副科级干部担任大队长,充实3名民警和6名辅警人员,24小时视频值守;刑警、治安、巡警、交警、各派出所成立视频侦查工作室,各明确一名副职担任视频专职侦查员,形成了以图侦大队为龙头,全警应用视频的格局,规范使用、管理,确保发挥效能。出台了《汶上县公安局视频监控管理制度》和《视频侦查应用考核奖惩办法》,统一印制了《汶上县公安局视频监控故障巡查登记簿》、《汶上县公安局视频侦查工作人员值班记录》。经过一年的运行,形成了一套视频监控故障巡查机制、设备维护机制、视频侦查奖惩机制,完成了从视频监控的取证查询到深度应用的转变。涌现出了一大批视频侦查工作能手。   

建成以来,汶上县公安局总结出监控平台分析法、特征比对法、时空锁定法、时空分析法等适合该县实际的视频侦查九大技战法,不断开创视频侦查工作的新局面。运用视频侦查直接、间接破获了“5•21伤害致人死亡案”、“5•15抢劫案”、“9•15交通肇事逃逸案”“城区系列爬楼入室盗窃案”等案件560余起,抓获嫌疑人员265人,查控涉案车辆236辆,协作寻找失踪人员、失踪物品等社会求助服务360余人次,提供嫌疑人员图片、嫌疑车辆图片560余幅,利用视频侦查破获的案件占辖区案件总数的46%。尤其是现案破案率与往年相比明显倍增。

市局举办“奋斗的青春最出彩——学习贯彻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决赛
5月3日下午,市局举办“奋斗的青春最出彩—学习贯彻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决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宁延学,市总工会副主席戚淑斌,团市委副书记孙华,市局巡视员张伟力,公安局
吴德生同志出席全市处置隧道重大交通事故综合救援应急演练
5月12日上午,市政府主办,市应急办牵头承办,公安局
户政处开展“户政宣传进校园”活动
为深入开展户政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进商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