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公交看天定价希望更灵活些

15.09.2014  10:37

        摘    要:重提K系列公交线路能否“弹性”收费的话题,并不是要企业一定亏本运营才行,而是要从社会效益角度审视利弊。

  一场秋雨如约而至,给济南带来降温的同时,一个老话题又重新被提起:街头普通线路空调公交车实现“看天定价”,K系列公交能否也跟着天气实行“弹性”收费?

  7月5日至今,济南公交在92条普通线路附设K系列空调车的运行模式,执行2元票价,这种“福利”提高了市民乘坐公交的舒适度。据了解,目前济南市共有220余条公交线路,而普通线路混搭空调车后,加上原有的K系列线路以及BRT线路,等于半数以上公交线路执行2元票价。尽管取消月票后也加大了持IC卡乘车的打折力度,但是一年之中,空调公交夏冬开启空调模式运营至少要半年的时间,乘客相当于一只脚踏入“准2元时代”,无疑对乘车成本的支出有最敏感的反应和最直接的体会。

  重提K系列公交线路能否“弹性”收费的话题,并不是要企业一定亏本运营才行,而是要从社会效益角度审视利弊。据媒体报道,公交票价提高1元,将有20%-30%的公交出行者放弃公交出行。在打造“公交都市”、提倡“绿色出行”的当下,公共交通在提高出行分担率、减缓城市拥堵方面更多地发挥作用,就要制定吸引人的票价,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随着天气转凉,参照K系列空调车标准,预计普通线路的K字头公交将恢复“平民”身份,票价恢复至1元。空调车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群体的需求,但在不开启空调的时候,车型与普通公交车差别不大,收费就不一定非得与众不同。何况,既然普通线路空调车型实现了“弹性”收费,其他K系列公交线路理应也不难做到。除了不同季节不同的收费模式,空调公交也可以在高峰和平峰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行差别化票价。

  当下提倡“公交优先”,其目的不是“优先赢利”,而是要求企业在盘算成本账之外,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K系列公交车的空调“拨挡”能上能下,向上是服务为民,向下更多考虑公益性和市场规律。

作者:罗晓飞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