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中学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10.07.2015  11:32
2003年10月,章丘中学破土动工,占地近80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投资2.3亿余元;2004年9月,学校建成投入使用,5000余名学生开始崭新的高中生活,他们拥有比城区孩子更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2010年,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14年3月,学校成功挂牌“山东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借助与高校合作办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高平台……
  作为章丘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高中,10年来,章丘中学始终坚持把“用心办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并围绕“校风良好、管理精细、特色鲜明、值得信赖”的总体目标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刚起步时的经验不足,一步步突破重重困难,最终蜕变成为章丘教育的主力军。
化整为零力求每个学生跟得上、听得懂、学得会
  学校那么大,如何来管理?据了解,章丘中学不仅占地面积大,同时办学规模也不小,容纳了104个教学班,500余位教师,7100余名学生及各类辅助人员。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集体,学校在管理工作上的难度可想而知。
  “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将教育普及到每一名学生身上。”学校校长刘清涛表示,为了创新管理机制,以适应大规模办学的需求,学校在借鉴同类学校管理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方向、完善措施、细化规则、明确责任、大胆革新,突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确立了一条学校独具特色的级部管理思路——分部制管理、分层次教学。
  化整为零,学校将每个级部分为A、B两个分部进行管理,从而激发内部竞争力,促进管理精细化,提高管理效能。在此基础上,2010年,学校又按照学科学情,采取分层次走班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起点,力求让每个学生跟得上、听得懂、学得会。“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层次不一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学校校长助理温洪利说。
  “用现代理念谋划现代教育,用现代方式提升现代教育。”温洪利告诉记者,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让每个美好梦想都成为可能”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思路,全面落实教育发展策略。除了分部制管理、分层次教学外,学校还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的工作。每个级部根据日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让各分部对短期工作找出差距,对长期目标适当调整,让每个师生都感受到成长与进步的变化,有效克服了终结性评价给教师带来的职业倦怠,让工作落实更到位,让各项管理更精细。
  另外,学校的管理工作离不开监督与指导。为了更好地推进管理工作,学校调整了管理质量监测中心的职能,将监测中心分为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和服务管理三个督导小组,以便全面检查、督促办公会各项决策的落实情况,并形成相应的总结材料。
  有了学校管理模式的主方向,班级管理工作也要跟上步伐。如何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又成为了学校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为此,学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班会课,并形成系列,教学模式也由过去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通过师生合作,以声情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们内心无尽的动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学校还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变劣为优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2014年,年轻教师李彩敏获全国英语优质课一等奖,成为此项活动济南地区县域学校获奖第一人,引起强烈反响;信息教师王敏作为全省唯一选手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韩登连、马恩重等教师获得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邹红岩、刘淑雯、孟令伟等一批年轻教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刘淑雯还入选学科教学专家数据库……据学校政教处主任袁志伟介绍,2012年至2014年,学校有100余人在济南、章丘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同时,在章丘市第一届高中教师素质大赛中,学校共有25名教师获得一等奖,是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而在章丘市各年度的高中学段教学能手考评中,学校教师的获奖人数也是最多。
  近年来,学校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但在办学之初,学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学校吸纳了不少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不过这些年轻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同时大多缺乏教学经验,这让学校在如何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问题上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学校决定变劣势为优势,将打造教师队伍的核心转向了对年轻教师的大力培养,并制定了教师成长机制和《章丘中学教师梯队培养方案》,明确教师队伍成长路线图。按照成长周期,学校还将教师按照发展层次,分为新分教师、胜任教师、章中骨干、章丘名师、济南名师、齐鲁名师等,不仅加快了对教师成长的速度,还把原本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培养成专业素质强,擅长教育科研、集体协作攻关的专业化团队。
  “年轻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骨干并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学校对于教师培养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对年轻教师培养方案的落实。”袁志伟说,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每学期都会为教师购进大量先进的专业书籍和教学理论书籍,并印制学习资料,不断引导教师把专业成长内化为个人成长需求。同时,学校还通过师徒结对、组内帮扶的方式,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先后组织了普通话比赛、板书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能手评选等多项活动,以此来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
  “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还让教师们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而激发敬业精神、干劲十足。”“80后”年轻教师李彩敏告诉记者,自她2005年入校以来至今,整整10年的时间,她从一名没经验的普通教师,到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还成为了教师队伍的主心骨,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学校的帮助与支持,“这样的快速成长也是我之前从未预想到的。
高效课堂良好氛围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有了优质的教师队伍,下一步就要打造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备课是关键。”袁志伟告诉记者,学校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备课环境,先后投资20余万元,设立了四个高标准的集体备课室,精心设计集体备课文化,营造浓厚的集体备课氛围,“原先教师备课都是随便找个教室,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如今学校提供了优质服务,吸引教师更加自觉参加集体备课。
  近年来,学校牢牢抓住备课这一基础环节,依托集体备课平台,带动教学科研,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提高了教学质量。三个级部都会分别组织各学科进行先周备课,并倡导组内合作,强力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在备课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中心发言—补充发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回馈”的统一模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备课氛围。
  同时,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利用假期针对下一学年的所有模块,设计好导学方案和教学课件,不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学资源库,还构建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各备课组也可根据自身需求,购置大量参考资料,以便充实完善备课组的备考资源库。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个性化调整,对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临时性问题,也可组织研讨,“不重形式,只求实效。
  除了集体备课外,学校还确立了以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为母本的高效生态课堂构建方向,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学校邀请了昌乐二中各学科的教师前来进行现场指导、理论交流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富有学校特色的“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的生态课堂,并在学习借鉴中不断完善,确定三种课型:听高效课堂研(课、听集体备课后的先导课、推门听常态课。“以集体备课作为依托,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形式。”袁志伟说,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设计学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将快乐学习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开设趣味课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学校突出评课环节,开展师生同堂评课,增进师生相互了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评价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督促教师落实高效课堂的各项要求,提高备课质量。
全员育人发现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潜能
  2014年,是学校突飞猛进的一年,培育学生发展的工作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学校学生张今明以684分的优异成绩跻身我市高考成绩前列,被南京大学录取;学生宫克威以体育全能项目的出色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王美晴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女子五项全能铜牌……
  “宫克威单个项目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各个项目都能全面发展,于是学校便对他进行了全能项目的培养。”学校体育组组长刘志峰表示,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为了发现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潜能,让他们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学校各类社团共有50余个,涉及艺术、文学、体育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们有了培养广泛兴趣的空间,每年都有近300名学生通过艺术体育特长考试,为学困生开辟了一条发展的绿色通道。“尊重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培养兴趣,拓宽学生的成长路径。”刘志峰说。
  这是章丘中学办学成绩的又一亮点。近年来,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全员育人工程,发挥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打造生生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着力培养优生和特长生。“引导教师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师生结对子、导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温洪利说。
  除了对特长生的着力培养外,学校对于优生培养也十分重视。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学校指导学生通过各类竞赛活动,申请国家创新专利证书,获取自主招生资格,为他们拓宽成长的道路。记者了解到,连续多年来,学校每年都有数百人通过各类高校的自主招生审核。另外,学校还着重加强班级建设、小组管理,为高效课堂打好坚实基础,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变课堂为成长,让优生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以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近年来,随着职普互通,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春季高考来考取各级各类学校,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同时,学校还特别重视养成教育,深化“大练基本功,养成好品行”系列活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杜绝迟到早退现象,让学生养成紧张有序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我们这十年来的坚持,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刘清涛说。(本报记者 梁菲菲 通讯员 李世增 于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