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打造扶贫车间 助力精准脱贫
新华网济南6月10日电 近年来,济南市章丘区曹范街道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贫脱贫作用,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扶贫车间”,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该街道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探索出了一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实现了“企业有赚头、贫困户有甜头”的双赢。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贫困人口就业的新模式。山东日月升包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现有职工420人,生产厂房1万平方米,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集装袋生产企业。建设厂房式“扶贫车间”,曹范街道充分利用日月升公司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以此为依托,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积极组织该企业创办厂房式加工车间,引导周边村贫困人口从事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通过建立厂房式“扶贫车间”,山东日月升吨包有限公司带动8个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左右,16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扶贫效益显著。该公司设在宋家埠村的厂房,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一部分是智能化生产车间,另一部分是进行包装和加工的车间,安置贫困群众128人就业。建设居家式“扶贫车间”,以无法转移、无法就业、无固定收入的“三无”贫困户为重点,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贫车间”,组织贫困人口从事手提袋加工、厨师帽等简单易行的生产活动,贫困群众不必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可以把工作带到家里去,打消了贫困对象“不愿转、不能转”的顾虑,真正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日月升公司设在黑峪村的加工车间,是典型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带动“三无”贫困群众23人,这些贫困群众农忙时下地干活,平时在车间缝制编织袋,中午回家吃饭,随时照料老人孩子,顾家挣钱两不误;建设合作社式“扶贫车间”,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负责联系订单和销售,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方式入股,建立合作社式“扶贫车间”,按统一标准,引导农户从事特色种植、加工制作等。贫困群众除年终领取分红外,平时还可以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取稳定的工资收入,其年均增收1万元,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章立制、分类指导,搭好缓解企业用工荒的新平台。通过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开展专项活动、扩大“扶贫车间”规模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企业用工宣传,有效解决了这部分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实现了企业用工和扶贫工作的双赢;建立空岗报告制度,每月组织人员定期到“扶贫车间”所属企业调查,采集用工状况及信息,及时向贫困人口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贫困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求职增收渠道;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平台和调节作用,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的同时,认真梳理符合贫困人口就业的岗位信息;扩大“扶贫车间”规模,合理利用村集体活动场所旧址、闲置民房和废弃的厂房改建车间(加工点),鼓励企业到镇村建立“扶贫车间”。企业招用工直接在镇、村摆摊设点,依靠村民自发的宣传带动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招工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
政策统筹、狠抓落实,建好吸引企业发展的新舞台。以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为目标,突出抓好政策、资金和培训扶持,努力提升就业扶贫工作实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区级层面研究出台《关于实施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的意见》,抓住返乡大学生、在外务工经商能人、青年致富能手等群体,明确了创业实训、资金扶持、干部挂职锻炼等22条一揽子扶持政策,凡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项目,都能享受到1—10万元创业扶持,通过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培育起了一支“青年人才突击队”;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专门划拨扶贫项目资金,对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需求,积极向贫困劳动力开展“招聘+培训+上岗”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免费的订单式培训。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章丘区曹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创新性开展工作,以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为抓手,在工业龙头日月升、农业龙头浩岳集团的辐射带动下,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培育产业,建设基地,建立扶贫车间“造血”机制,培育脱贫源动务,逐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可持续增收,精准扶贫渐入佳境。(完)
[ 责任编辑:秦来玲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