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红厅长接受山东青年报专访:让“第一书记”品牌形象永远留在帮包村

26.12.2014  16:56

        “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这一举措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山东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在乡村努力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农村党建的“领头雁”、脱农致富的“智多星”、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近日,记者对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进行了专访。

      记者: 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对口帮扶的几个村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请您谈一下这几年“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徐向红: 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中,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主要采取三步走策略:一是走出家门,南下北上,考查引进致富项目。“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村民代表和致富能人,分别到北京、菏泽等地,考查学习种植、养殖和编织技术,努力寻找致富项目,带领村民致富。二是确定项目,助推合作社做大做强。在考查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论证,确定了“多种形式、各个突破”的原则,各个村在发展致富项目上各有特点,互为补充。这些项目包括个体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全面发展。三是进行资金扶持。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村合作社起好步、谋发展,五个帮包村分别抽出一部分资金直接用于对合作社项目的扶持,所出资金以村集体名义投资或参股合作社,年底分红或孽息作为村集体收入。五位“第一书记”坚持以“五通十有”为核心工作任务,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帮包村各个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记者: 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在推动帮包村向“美丽”蝶变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徐向红: 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与省委省政府关于“第一书记”帮包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落实,共同促进,使帮包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第一书记”驻村后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第一任务,多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二是重视和发展教育。以前帮包村教育设施和设备差,“第一书记”们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协调捐助图书,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三是村风民风得到根本改善。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结合绿化工作,帮包村对村庄主要街道进行了整治,路两边还建起了文化墙。

      记者: 抓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工作开展的目标和着力点,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是怎样推进帮包村党建工作的?

      徐向红: 在实践中,“第一书记”工作组指导思想明确,坚持抓党建带动帮包工作的开展,其与村党员打成一片,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全程参与党支部工作,有效促进了党支部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党员教育。“第一书记”工作组把五个帮包村的党员教育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抓,积极争取当地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支持,联合黄集乡党委,在五个帮包村创办了“流动党校”,共培训支部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文艺骨干等1500余人次;农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三批“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书记”积极配合乡党委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怎样当好村干部、好党员”,给村干部村全体党员上辅导课,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整改,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探索建立“三层一体”的党建模式。郭庄村从第一任“第一书记”到岗开始,就建立了以村支部书记和成员为核心层,合作社秧歌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外围层,农户、特困户、外出打工人员为辐射层的“三层一体”党建模式,以后连续两任“第一书记”接力进行,不断提升、深化,结合全村主题工作,在有效服务中增强党的凝聚力,加强服务和沟通,形成村内村外有机统一的良好格局。三是健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第一书记”与黄集乡党委统一步伐,到今年11月底,五个帮包村党支部换届工作顺利结束,换届之后,村党支部班子都充实了新的党支部成员,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也展现出了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记者: 今年是帮包工作的收官之年,下一步,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还将重点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徐向红: 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从大局出发,梳理工作,夯实基础,查漏补缺,齐抓共促,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一是对党建、群众路线教育,以及“五通十有”项目逐一检查、落实,全面摸底,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按时完成。二是推广郭庄村儒学讲堂开办经验,在各村开展儒学宣传学习,扩大儒学讲堂的影响。三是春节前夕,组织书画艺术家走进帮包村,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四是继续搞好致富项目学习和引进工作,帮助村民开辟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五是整治村容村貌,开展卫生保洁活动。同时,“第一书记”工作组还注重在帮包村建立起党建工作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以文化工作为引领,继续做好帮包村各项工作,以期把“第一书记”精神留下,把党的优良品质和优秀传统留下,并发扬光大,让“第一书记”品牌形象永远留在帮包村,为帮包村留下一只不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