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在省会济南推广公共自行车

27.01.2015  20:34

   本期介绍: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滨州、青岛、日照、枣庄、烟台、济宁、菏泽等8市已经陆续推出了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之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本期“两会微访谈”我们邀请到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山东德孚律师事务所主任于毅,探讨省会济南推广公共自行车的话题。

   问: 于委员您好,您觉得济南建立公共自行车有哪些必要性?

   于毅: 济南作为省会,应该在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方面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借鉴国内外先行城市的经验和做法,精心开展顶层设计,力争创造“济南模式”。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之后,部分私家车主会选择“自行车—公交车—自行车”出行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消耗,而且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实现节能环保的双赢局面。

  这不仅与国家一贯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相契合,而且能够有效缓解一直令居民头疼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一利国利民的举措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

  济南是省会城市,人口众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更是吸引不少外地人来到济南务工或定居,加剧了交通拥堵的局面。在出行方式有限的情况下,济南有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需求和必要。

   问: 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不是能够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于毅:济南的公交站点是固定的,而很多居民所在的小区附近是没有设置公交站点的,造成了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居民小区到公交站牌的这段距离,步行会浪费时间,骑自行车会面临容易丢失、停放难等一系列问题。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项便民利民的工程,可以满足居民花少量的租金,方便、快捷、安心出行的需要。

   问: 在济南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有哪些政策的支撑?

   于毅: 《济南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曾指出,十二五期间,济南将加强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建设,努力打造快慢结合、网路合理、方便快捷的立体式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济南市将结合市政设施建设及停车规划,研究公交主要客流走廊首末站、集散点、景区与自行车交通方式的换乘,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2000处,配备公共自行车50000辆,日提供租用服务约20余万车次,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一规划为济南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问: 近两年来,济南也曾为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天下第一泉”5A景区申办期间,济南市已经在大明湖、趵突泉、护城河等古城区的几个景点间试运行了公共自行车。但是上述租赁点大多门庭冷落,有的甚至被人淡忘了。您觉得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于毅: 自行车租赁点大多门庭冷落,原因在于试运行期间的公共自行车只对持有景点门票的游客开放,不能使广大普通市民受惠。为顺利实现在济南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目标,使公共自行车系统惠及每一位居民,我认为,需要济南市政府的科学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以及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

  首先,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与运行应当实行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

  政府需要率先制定政策规划,引导并授权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特许经营,并在规划、用地方面给企业以扶持。同时对企业要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努力实现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要做好科学规划,由某一政府部门牵头作为主管部门,对其它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科学划分,并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打组合拳。

  因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并不容易,它涉及到交通、建设、市政、市容等诸多因素和部门,政府的规划也需从全局考虑。系统用地问题可由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协同国土资源局、市政局、规划局等联合解决。

   问: 在自行车资源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于毅: 公共自行车获得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符合条件并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进行生产和供应。除此之外还应当看到居民所居住区域被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覆盖之后,居民手中原有的自行车便会被闲置,其本身拥有的使用价值便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政府应当组织和鼓励居民将闲置的自行车进行无偿捐赠或者是低价转让,以节约公共自行车的生产成本。

  同时要选择适合各区域实际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先试点、后推广。

  先选择交通流量大、自行车交通条件较好的一定范围城区,投放一定数量的公共自行车进行试点,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步做好车辆信息管理、车辆调运管理、IC卡资信收费、自行车停车安全视频监控、自行车防盗等,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问: 在加强绿色出行的宣传力度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于毅: 现在城市里汽车挤占自行车道的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首先要提高认识,把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来认识和看待。同时,要积极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主、次干路均应设置自行车道,优先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还应当打通“断头路”,才能让主干路快起来,让支路循环起来,从而为公共自行车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国山东网: 公共自行车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方便,而且面对愈发拥堵的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加强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显得愈发必要和迫切。要充分认识到在济南推广公共自行车、倡导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优化公交结构以及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以造福泉城人民。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