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山东精彩故事:土地经营权证贷来活命钱

19.12.2014  11:3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新一轮改革,将农村土地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实现“两权变三权”,并赋予经营权以抵押担保功能。在枣庄土地使用产权质押贷款探索的基础上,今年莱芜、青岛相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了配套的发证、担保、资产处置机制,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得以实践。在莱芜,市财政拿出5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目前有1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2000万元。

  入冬后,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雪赢村党支部书记王峰走在村里,总有村民跟他说,“把剩下的人均4分地也置了算了,都挖成莲藕池子吧。”憨厚的他听了总是嘿嘿一笑。

  因为挖莲藕池子,让贫瘠河滩换新颜的事,王峰在莱芜出了名。他是被逼出来的。雪赢村是水库移民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雪野镇搬到羊里镇。“这个村183口人,人均1亩地,6分在河滩,其它啥资源也没有。”镇干部纪玉霞说。

  2012年,王峰从电视上看到,临邑县有个村靠养莲藕发了财。他带上村里的党员和留守的妇女共30多人去考察,回来就开村民代表大会,想把150亩河滩地流转在一起种莲藕,大伙都同意了。过了年,雪赢村成立了莲藕种植公司,当年产藕10万斤,预留了9.5万斤藕种,还收入了2万元。试验算是成功了。

  今年正月十五刚过,王峰又找来施工队接着干,一个月就挖了86个池子。土建费可以暂时赊账,但防渗水的土工布和有机肥必须要现金。莱城区的银行,他几乎跑了个遍,却都吃了“闭门羹”——“来看了项目,都说你这就是一块不好的地,没法抵押。”

  河滩地难道要永远贫瘠下去吗?王峰愁眉不展。一次,市委农工办副主任狄杰友来村里调研生态文明村建设,仔细查看了项目情况后,给他出了个主意:“市里正在设计一个办法,你可以先尝试一下。”

  对于王峰来说,这个办法有些“神秘”。第一步,不是跑银行,而是去农业局为公司办土地经营权证。农业局的同志根据莱芜市研究设计的意见办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为企业颁发了土地经营权证。市农业局局长陶务瑞说,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他们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贷款时只抵押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权仍归属农户。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前一些地方也有探索,但还是要附属一些抵押物或几户联保,贷款还是难,额度也有限。为了能一个证就贷款,莱芜市财政配套担保基金,把担保公司引进来;为破解因农业周期长造成贷款逾期,把中小企业的“过桥”资金引进来;为使抵押物能变现,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了起来,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闭环。

  一张土地经营权证,让王峰从莱城区中成村镇银行贷到了50万活命钱。今年,86个池子产藕80多万斤,这样算,3年就能收回所有成本。为了让村民长期收益,王峰又成立了莲藕合作社,将183亩土地折股量化为183股,村民人手1股,发集体资产股份化股权证,今后支付土地流转金后,剩余部分村集体提取30%作为公积金,其余按股分红。

  剩余的人均4分的好地,村民都将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样一算,王峰罕见地成为有三个土地证的农村人。“就这么个红本本,咋就能换钱了?”直到现在,王峰还是有点想不大明白,光呵呵笑。

  汇河边上的莲藕池已经上冻,王峰的打算远长于冰冻期。他说,一年还款后,合作社想再用土地经营权证多贷一些资金,给莲藕池扣上大棚,冬季也能种藕;池边栽上葡萄,既能增收又可观光;生产荷花茶、藕粉和莲藕水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