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拥抱蓝天

26.06.2015  11:16
 
图为山东省临沂市副市长侯晓滨(中)在市环保局局长赵志德(右一)陪同下,深入企业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情况。 高超摄
图为山东省副省长于晓明(中)在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右一)、临沂市市长张术平(左二)陪同下,现场调研临沂市环保工作。 高超摄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见习记者王文硕 通讯员凌绫

  八百里沂蒙,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滔滔沂河水,巍巍沂蒙山,见证了英雄儿女的威武不屈,也见证了临沂人民为了碧水蓝天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颗粒物浓度21.79mg/m3,二氧化硫浓度11mg/m3,氮氧化物浓度324.23 mg/m3。”6月2日12∶37,记者在山东盛阳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厂区大门口的污染物排放信息公示屏实时显示着在线监测数据,远处脱硫塔排出的白色烟气在空中迅速消散。

  “停产整顿期间,我们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升级、完善治污设施,强化环保岗位技能培训,实时公开排污信息。自5月14日复产以来,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达到山东省地方标准第二时段限值要求。”盛阳集团副总经理王祝功告诉记者。

  今年初,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先后两次暗访督查临沂市企业治污情况,发现13家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等环境违法行为,盛阳集团就是其中之一。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华东督查中心受环境保护部委托,约谈了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华东区域内的首场环保约谈,让临沂市压力巨大。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善,两者如何兼顾,这个难题摆在了临沂市新一届党委、政府面前。面对毫无退路的环保压力、经济下行的发展压力及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的热切期盼,临沂市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变压力为动力,全力向大气污染开战。

  2月16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全国各地正喜气洋洋迎接春节,临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誓师”大会,明确提出绝不让沂蒙精神因大气污染蒙上尘土、不让发展成果因大气污染打折扣及主要指标跳出全省后3位、改善幅度进入全省前6名、AQI指数瞬时值无一次排名全国末位的工作目标。

  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指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党性觉悟、能力素质的严峻考验,具有极端重要性、异常紧迫性和现实艰巨性。全市各级要统一认识,下定决心,强力推进各项防治措施,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

  号角已经吹响,一场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在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全面打响。

  “聚光灯”下如何作为?

  市长挂帅,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整改不力、履职不严严肃问责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对临沂市的大气污染防治高度关注。临沂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被置于‘聚光灯’下。必须找准推进的难点和着力点,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彻底甩掉大气污染的帽子。”临沂市市长张术平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调度会上明确指出。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偏重,环保压力巨大。尽管全市在控燃煤、抑扬尘、治尾气、搞绿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机制,治污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环境空气质量长期在全省后几位徘徊。

  环境保护部通报13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后,临沂市委、市政府抓住契机,制定实施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攻坚行动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办公室主任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工业治理、扬尘治理、机动车治理、生态治理和综合督查5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分线作战。

  其中,综合督查组又下设5个工作组,分别针对工业、扬尘、机动车、生态4个专业组和县区政府开展专项督查,每个督查小组都有媒体记者随行采访,发现问题绝不隐瞒、一律曝光。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临沂市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分析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张术平5次主持召开调度会议,市人大、市政协分别组织专项检查,加强督导监督。各责任部门和各县区、开发区根据攻坚方案要求,认真制定细化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员,强力推进措施落实,凝聚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强大合力,迅速在全市刮起了一场环保风暴。

  临沂市环保局局长赵志德向记者介绍说:“攻坚行动第一枪就瞄准了工业污染,我们不仅对华东督查中心检查发现的13家违法企业全部予以顶格处罚、停产整治,还主动加压,对去年限期治理不到位、未完成治理任务的57家重点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412家重点污染企业实施限产、限期治理,对污染企业不讲情面、不留余地,有责必究、力促达标。

  临沂市坚持跟踪问效,对工业、扬尘、机动车等各领域的攻坚治理进展情况做到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截至5月底,临沂市累计实施环保后督查项目1860个,下发督办单74批(次),督办解决问题327个。

  被卷进环保风暴的,不仅有污染企业,还有履职不严的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相关责任人。临沂市对工作滞后于时间节点要求的,一次通报批评、两次公开约谈、三次启动行政问责,先后对11名县区、乡镇政府责任人和16名环保部门责任人进行了行政问责。

  为进一步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临沂市实行了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鼓励各县区加速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今年一季度,临沂市共向各县区发放生态补偿金1155.5万元。实行企业环保“红黑榜”制度,将环境违法企业通报发改、银监、金融等部门,实行信贷约束。

  “硬骨头”怎么啃?

  停要彻底、治要彻底、管要彻底,限期治理不达标停产整治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有的企业因投入不到位、设施不健全等违法排污,屡纠屡犯,成了污染治理的“硬骨头”、“老大难”。

  牵牛要牵牛鼻子。无疑,啃下这些“硬骨头”,就抓住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所在。

  为确保工业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临沂市提出了“三个彻底”方针,即停要彻底、治要彻底、管要彻底。

  停要彻底,就是所有停产企业高炉铁水、窑炉焦炭全部清空,炉体降至常温,关键部位实施查封。县区环保、供电、经信、安监等部门和当地乡镇政

  府填写《停产现场核查表》,签字确认。市环保局现场复核确认,确保无一家企业出现压火保温现象。

  治要彻底,就是分行业制定整改要点,分类甄别,严格整治。对符合政策的,加快治理,完善手续,严格达标;对能够达标但区域分布密集的,统筹考虑退城进园;对治理可行性差的,尽快转型或予以关闭。

  管要彻底,就是明确整治复产标准,规范复产备案程序,要求企业必须完善环保审批手续,整改方案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示,整治工作完成后提出试生产申请,经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复核达到要求,方可进入试生产。

  对实施限产治理的412家企业逾期仍不达标的,一律列入停产整治序列,坚决采取停产整治措施。

  临沂市环保局副局长王乐玉对记者说:“治则生,不治则亡。严苛的停产、复产‘杠杠’,消除了企业被动应付、草草复产的可能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唯有治污达标一条路可走。

  作为第一批停产整治的企业之一,盛阳集团真正感受到了环保倒逼的重压。

  “这次停产整治,对我们是一次深刻的教训,让我们意识到,治污达标不仅是企业本身应当担负的责任,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为此,我们调整了公司发展的理念,把安全和环保放在第一位,补齐环保‘短板’,完善监测设施,确保达标排放。正是得益于此,5月14日,我们成为13家停产企业中第一家恢复试生产的企业。”王祝功说。

  目前,在临沂市停产整治的企业中,已有31家企业完成整改,进入试生产阶段,其中7家恢复正常生产。限产、限期治理的企业中,已有305家完成整改方案备案,解除限期治理,29家企业已关闭或搬迁,78家企业因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被停产整治。

  钢铁、化工、建材、热电4个重点行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硬骨头”,临沂市初步规划了退城进园空间布局,分别从企业数量、行业、产能等方面制定退城入园名单,目前已初步确定了89家计划搬迁企业,正在完善产业标准、环保标准、能耗标准及财税分配、搬迁基金、政策扶持、用地保障、职工权益等配套措施。

  在临沂城区西部,4045家板材企业扎堆集聚,在用燃煤锅炉达3006台。为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临沂市投资12亿元,采用超低排放技术,配套建设城区西部集中供热中心,对板材企业进行集中供热,计划于10月底前建成运行,目前工程已进入土方施工阶段。供热范围之外的板材企业,将在6月底前全部改用电、气锅炉。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临沂市要求中心城区5区范围内,禁用含硫量超过0.6%、灰分超过15%的煤炭。推广清洁能源,实行减免开户费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实施“油改气”、“煤改气”等工程,今年确保实现天然气消费量达到7亿立方米。

  “五指握拳”如何发力?

  住建、公安、农业等部门分别牵头扬尘、机动车和生态治理

  治霾攻坚没有局外人,防治大气污染是各级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只有动员各方联动攻坚,做到“五指握拳”齐发力,向大气污染出重拳、动真格,才能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解决大气污染治理焦点难点问题,临沂市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原则,要求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临沂市住建局作为扬尘污染治理的主管部门,积极督促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门配合严格控制料场、工地扬尘,对城区900个工地严格落实施工围挡率、道路硬化率、物料篷盖率、场地保洁率、密闭运输率、车辆清洗率“6个100%和一个摄像头”。加大渣土车整治力度,严格实行渣土运输车辆密闭改装,严禁抛撒遗漏,对违规车辆发现一次扣押1个月以上,对所涉工地停工停建3个月以上。目前,全市已完成密闭改装运输车2018辆。

  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增加洒水频次,对404条城区外环线内双向两车道以上道路,每天冲洗1次、洒水3次~5次,确保城区所有道路无积尘。

  针对餐饮油烟污染,临沂市要求城区外环线内所有餐饮单位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未安装的一律停业整顿,城区一律取缔露天烧烤,室内烧烤必须使用环保型无烟炉具。截至目前,全市已整顿餐饮经营户2409家、

  烧烤店802家。

  在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由临沂市公安局牵头负责,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和市建设局积极配合,重点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严格黄标车限行区域管理,加大路查力度,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城,超标车辆一律不准上路行驶,坚决把机动车尾气污染降到最低。2014年,全市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1752辆,今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为38123辆,目前已淘汰32986辆。

  着力搞好车用油品治理,临沂市全面开展车用燃油品质专项执法检查,鼓励成品油销售企业加大向上级公司争取力度,实施各类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对全市1158座加油站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一律顶格处罚并停业整顿3个月以上,再次违规的吊销执照。

  大力发展城市绿色交通,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明确在公交客运、出租客运、城市环卫、城市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的机动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要达到20%以上。

  在生态治理方面,由临沂市农业局牵头,市林业局和市环保局积极配合,形成了市、县、乡、村4级秸秆禁烧责任防控体系,建立了网格化管理、4级领导带班制、全天24小时专人值班制、昼夜巡查制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的综合利用。

  截至目前,临沂市共出动人员两万余人,悬挂条幅1万余条,出动宣传车、巡查车1000余辆,确保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宣传、巡查。投入秸秆切碎还田机械6000余台、机械打捆机150余台、麦田旋耕机4.2万台,完成秸秆切碎还田330余万亩,秸秆焚烧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临沂市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完善沿路、沿河、沿水库、城郊和山岭五大森林系统,强化森林抚育管理,进一步增强环境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加大山体植被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对山体私挖滥采、破坏地质生态环境的行为。着力实施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进行覆绿治理。截至目前,临沂市已完成裸露土地绿化319.4万平方米,路网绿化补植行道树8万多株,新造林28万亩。

  “攻坚战”有何成效?

  环保倒逼污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凤凰涅槃

  6月2日23∶20, 临沂金锣热电厂大门外,3辆轿车不期而至。环境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后,厂区保安立即开启大门,执法人员迅速赶往锅炉烟囱和在线监测站房,现场采样监测、调阅历史监测数据。这是记者日前随临沂市环保局“夜鹰”行动组夜间突查时的场景。

  临沂市环保局副调研员王建慧向记者介绍说,为严厉查处企业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市环保局组建了“夜鹰”行动队,每日午夜派出多个行动组,突袭企业开展执法检查,节假日不歇、风雨无阻。每次出击都邀请媒体记者随行采访,检查情况通过官方微博图文呈现,将企业排污状况“”在“阳光”下。

  “夜鹰”出击是临沂市错时执法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临沂市环境执法午夜突袭固然迅猛,日间检查也毫不含糊。

  从2月下旬开始,临沂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对排污企业从项目手续、治理措施、生产装置、在线监测、无组织排放、环境安全、固废管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9个方面进行全面排查。

  王建慧告诉记者:“在排查行动中,我们坚持一把尺子,不搞例外,做到‘三个一律、两个必查’, 即对违法性质恶劣、监管不到位的,一律依法停产整治,一律予以媒体曝光,一律对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责任人严肃问责;凡是企业违法排污的必查、凡是政府和环保工作人员姑息纵容的必查。

  截至5月底,全市新排查重点排污企业265家,其中,治理达标149家,对27家采取限制生产,对70家实施停产整治,对19家实施停业关闭。

  面对数量庞大的污染点源,紧靠市级环保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临沂市积极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居4级监管网络,提升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加大城乡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实现监管执法全覆盖。

  今年以来,临沂市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夜间检查等行动,检查企业4790家(次),清理取缔“土小”企业1459家;市环保局立案查处大气环境违法行为达420起,查处案件增长385%,处罚金额达3151.6万元,同比增长641%。市环保局联合法院对未按期缴纳罚款的20余起案件,按照每日加处3%罚款的规定,追缴罚款300余万元。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查处环境犯罪案件、治安案件56起,刑事拘留、行政拘留71人。

  同时,临沂市积极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力量向污染“开火”。通过在电视、报纸等主要媒体开辟专栏,持续曝光污染企业和治污不力的县区、部门。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网站、微博的作用,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群众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处、查处必严。

  为便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临沂市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对各县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市排名情况,实行半月一通报。每月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累计公开发布环境违法案件109起,曝光违法企业276家,将违法信息通报金融、经信等10多个部门。

  按照环保部门要求,临沂市153家重点排污企业均在厂门口显著位置设立了承诺牌和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排放数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检查发现未晒出的环境违法问题及通过隐蔽场所、无厂牌等方式逃避监管的,环保部门将依法从重处罚。

  风雨过后是绚丽的彩虹。通过全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临沂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月~5月,SO2、NO2、PM10、PM2.54项污染物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4.8%、25.4%、24.2%、28.4%;其中5月同比分别下降53.8%、29.3%、30.6%、32.1%。第一季度,临沂市获得省级生态补偿金480万元,居全省第三位。

  临沂市以铁腕手段、雷霆之势打响的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倒逼污染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上做文章、换“活法”,积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道路。

  “以罗庄区为例,作为全市的工业中心,集中分布的排污企业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容量。为此,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决定实施退城进园。按照计划,罗庄区今年将关闭搬迁退出城区产能占比达到20%以上,2016年达到40%以上,2017年达到60%以上。”王乐玉告诉记者。

  据了解,罗庄区把生态作为贯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全面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相继打出了经济转型、生态治理、污染防控等一系列“组合拳”,向一切有碍绿色生态发展的污染源“开刀”,打响了生态转型攻坚战。

  罗庄区委书记段卫东表示,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坚决推进企业停限产治理,举一反三,全力攻坚,促进各行各业治污达标、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