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相伴人生

11.05.2016  17:09
  自学生时代便喜欢品读古诗文,尤其是一些经典名篇,如今时隔多年仍能信口诵出。在理科吃香的那个年代,要不是父母反对,我就偏执地学文科了。在我的书橱里,最钟爱的就是一本装帧精美的《中华美文》。每次在书橱前翻阅时必须翻看这本书,翻看书中的《满江红》、《 陋室铭》、《岳阳楼记》等名篇佳作,每次都如久违的老朋友再次见面,让我平添一种莫名的感动。

  对这些经典古诗文的喜爱,缘于刚上高中时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师对我的启迪。至今还记得他鼻梁上架着老花镜,很投入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景。我第一次知道诵读古文可以如此痴迷,听读古文的感觉竟如此美妙。自此以后,我逐渐将学到的经典古诗词、小品文都细细诵读并记忆下来。

  “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教我学会尊重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让我明白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的道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令我为仁人志士将国家民族置于个人之上的豪气所感慨……如今参加工作多年,这些经典的名文名句仿佛沁人骨髓,一直以来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 中华美文》 这本书,选取了诗词、 曲赋、散文、 文论等各种中华文化中脍炙人口的精粹之作,并辅以精美的译文和赏析,意在弘扬中华文化,引导我们重温经典,领略中华文典的博大、厚重,铭记那些震撼心灵的经典句段。在这个追求时尚、沉迷名利的时代,这本书如同一股清风,适时地吹入了我们的耳畔,诉说着一种持久的摄人心魂的力量。

  经典魅力何在,又如何与人修身?翻开这本书,重温那些朗朗上口的经典之作,心静了下来,也明了起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报刊、快餐文学盛行,大多说人们显得很浮躁,除了专业治学的学者,已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研读一本乃至一篇经典文章了。现代社会品性道德的歪曲和缺失,与社会大众对经典的忽视,或许有着某种必然联系。经典之于社会风气,犹如食物之于生命,缺少了有营养的食物,生命必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阅读经典不仅使人获取知识,也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改变人的气质。

  经典,顾名思义,是历史精华的沉淀。阅读经典,既能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也能够近距离接触古代志士仁人的内心世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们阅读经典时,又何尝没有这种感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我们,读来也是身临其境。而单纯地对于爱国主义的说教之词,比之于这首诗对于人们心灵的震撼,则显得苍白无力。杜甫的“三吏”、“三别”向我们展示了安史之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社会现实,而苏轼“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的豪放之词和柳永“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之语,则让我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及至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鲁迅诸人,他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经典的创造者。阅读经典,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圣贤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他们的快乐和忧伤,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德。

  阅读经典美文,不但能洞悉名人名家、先贤古人的经历,品味他们的思想火花,更能吸收、容纳、升华自我。一部《论语》虽然只记录了孔子一生的部分言行,但其中彰显出来的孔子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名句,道出了学习从师的真理,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从这些流传千年的先贤哲人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营养,升华我们的品德和言行。纵览古今中外,只要是经典的东西,自有其流传不朽的原因,我们能从中吸取的还有很多很多。

  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或是关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感悟,或是质朴醇厚、贴近人心的美文佳作。这些经典美文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启迪我们的人生,陶冶我们的情操,塑造我们的品德,给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以净化。只有认真阅读经典,才能发现经典原本不是死板迂腐的教条,只要深入阅读和思考,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深刻哲理。徜徉于经典的海洋,可以在不同的境界中品味多彩的人生。

  经典美文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升华我们的思想,使我们不至于在纷繁的尘世中迷失。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当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美文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快乐有益的生命体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就会不断充盈,我们也将拥有更加美丽的人生。 责任编辑:山东高院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