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菏泽“煤改电”博弈变共赢

23.10.2017  16:45

  今年4月起,山东瑞丰搪瓷制品有限公司(下称“瑞丰搪瓷”)开始实施锅炉“煤改电”。作为山东7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菏泽要在10月底前完成辖区内燃煤小锅炉“清零”,瑞丰搪瓷就在改造之列。

  那时,想到换设备要停产,国外订单无法按时交货须赔偿对方违约金,“煤改电”后成本会增加……接踵而至的压力,一度让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曾庆昌感到迷茫。然而,电窑炉替代燃煤窑炉至今短短3个月,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煤改电’后虽然成本增加了,可是你看,质量明显上去了。”20日,在位于菏泽市郓城县的瑞丰搪瓷的生产车间里,曾庆昌手拿两个同样款式的红色搪瓷盆,比较给经济导报记者看。

  二者的品质差距一目了然,电窑炉烧制的明显比燃煤窑炉烧制的外观更加鲜亮有光泽,手感更加细腻。

  “以前用燃煤窑炉烧制常会有煤灰颗粒附着在产品表面,易产生瑕疵,‘煤改电’后的产品一等品率大大提高,由此我们一举打开了标准严苛的欧洲市场,如今订单都排到了(明年)春节。”说这话时,曾庆昌眼光闪亮,这样的市场收获是他当初没想到的。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在菏泽多地调查了解到,通过提质降本、转型升级,环保治理和经济效益这对通常认为的矛盾,在不少企业变成了共赢。

   瑞丰搪瓷:销量不减反增

  瑞丰搪瓷是郓城生产搪瓷制品的传统老企业,年产值在3亿元左右,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中南美、中东、南非等地。企业此前有7台燃煤窑炉,年消耗燃煤1.9万吨。

  “那时候厂区晴天有灰尘,下雨有黑水。现在,生产环境大大改善,电炉无灰尘、保温好,车间温度低,职工的生产舒适度提高,干劲也足了。”曾庆昌说。

  今年7月底,投资逾500万元的两台电窑炉在瑞丰搪瓷上马。“电窑炉的温度是恒定的,不像煤窑炉,烧的时候烫手,一停就凉,一冷一热影响产品品质。现在热量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生产车间,曾庆昌一边解释,一边让经济导报记者触摸工作中的电窑炉外壁,感受其恒定的温度。

  让曾庆昌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是,煤窑炉时代,国外客户来看样品,总能提出或多或少的‘建议’,自打换了电窑炉,客户已很少提出质量方面的意见。

  “改电后成本增加了10%,但销量不减反增,订单让我们应接不暇。欧洲市场是中高端市场,售价高出其他市场15%。”曾庆昌说。

  这让瑞丰搪瓷尝到了转型中高端市场的甜头,曾庆昌表示,今后东南亚等其他国外市场的售价也会相应提高,他们准备再建4台电窑炉,增加产量应对骤增的订单。

   企业从中悟出了东西

  在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这个号称产量占全国1/3的“粉条之乡”,粉皮粉条生产企业也刚刚经历了一场“煤改电”博弈。

  “从今年3月到5月,就是一场拉锯战。”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文婷,对经济导报记者细数了“煤改电”推进中的“心酸”。

  她所说的“心酸”,并非推进中“日日盯、夜夜盯,跑断腿、磨破嘴”的辛苦,而更多是来自业户和企业在“煤改电”初始阶段倒给她的“苦水”。“一换设备,我们的订单就无法如期完成了。找代工企业代工,每加工一斤赔两毛钱,银行贷款也不能按期还了。这都是损失。”一家粉条企业的老板如是向马文婷表达自己的不情愿。

  “拉锯战”就这样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该镇40多家粉皮粉条生产企业保留下了27家,而且全部完成了“煤改电、改气”;其他工艺落后、生产条件差的小作坊被取缔,人员则被这27家企业分流。

  事后,有些企业似乎从中悟出了些东西:“与其当初拉锯耽误时间,还不如早换设备早生产呢!时间真是耽误不起。

  听到那些曾经抱怨的企业这样说,马文婷心里明白,他们这是在提升改造后的转型升级中尝到了市场的甜头。

  在马集镇李玉池村天成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一张张粉皮源源不断地经过流水线的各道工序,最终被打包装箱。这样的生产节奏是昼夜不停的。

  公司负责人李鲁帅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他们的加工车间已投入10余万元完成了“煤改电”改造。“从那时起,就由原来的只在白班生产改为昼夜不停了。因为订单积压了很多。

  更令李鲁帅高兴的是,“煤改电”的不只有山东的企业,全国其他地方因此停产升级的粉皮企业也不在少数,由此也形成了较大的市场缺口,使得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

  “每斤粉皮的成本平均增加了两毛钱。不过产量比以前翻番了。今后我准备从工艺上找回平衡———提高温度,缩短烘烤的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在李鲁帅看来,技术改进还有一定的空间。

  从技术和工艺上寻找平衡点的,不止天成淀粉一家。菏泽曹县茂盛木业有限公司也借“煤改电”之机从德国引进先进生产线,从木材处理、加工到全部废料收集都实现了自动化循环处理,并自带供热中心,不再需要燃煤或燃气锅炉,彻底解决了污染排放问题。

   环保治理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

  “至7月20日,菏泽市已基本完成了7993台燃煤小锅炉及4313家‘小散乱污’企业的取缔和整改提升。取缔的燃煤小锅炉目前已有4449台完成了‘煤改气、改电’,每年可减少用煤约21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5.07万吨、氮氧化物约0.63万吨、烟尘约4.64万吨。”这是菏泽市环保局近日交出的环保成绩单。

  菏泽“气质”的改善,也是有目共睹。7至9月份全市PM2.5浓度均值同比改善22.2%,大气质量排在“2+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前列。

  “环保治理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它不是为经济踩刹车的,而是扳道夫———发展经济,我们不能再朝着以往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走了,必须要变道,走到绿色生态环保的路上来。”上任菏泽市环保局局长只有短短5个月的张善甲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在他看来,环保治理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被取缔的企业大多是“小散乱污”,企业规模小、税收贡献少。“这些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在全市270亿元的总税收盘子中,影响有限。”张善甲说。

  事实上,对待需要提升改造的企业,菏泽市不是一封了之、一拆了之,而是把“小散乱污”企业与燃煤小锅炉清理取缔作为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促进器,对那些有市场、前景好、能源可替代的企业,科学精准制定处置措施,倒逼推进转型升级。

  “定陶区仿山镇对103家‘小散乱污’企业进行集中取缔、搬迁,腾出土地3700多亩,原址集中招商引进了文化创意项目、现代金融项目、电子商务项目、医养健康项目和休闲农业项目等,建成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就业2000人。”张善甲说。

    网址链接: http://jjdb.sdenews.com/20171023/VA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