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开放日”CPI原始数据采集让市民大开眼界

21.09.2014  14:44

    145位采价员每隔几天对商品统计一次价格,计算审核后形成青岛的CPI指数;本年度开工的大项目每个月都通过监测平台采集实际进度和现场照片;商场销售数据通过“一套表”直接上报到国家统计局,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法更改……昨日是全国 “统计开放日”,统计部门邀请20名市民代表近距离触摸“神秘”的数据,了解我市统计工作流程。

  揭秘CPI如何出炉:   定人定点定时采集价格   昨日早上9:30,市民张承君准时来到麦岛农贸市场,挨个摊位仔细询问记录菜价。作为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聘请的专职调查员,每隔5天,她都要雷打不动地到定点农贸市场和超市,对80多种蔬菜、肉蛋、瓜果进行采价,并当场录入手持采价器。   “采价的商品有严格要求,必须质量稳定,不能是处理品,比如螃蟹大多选择4两一只的,蔬菜则选择品相较好价格适中的,每次没有两个小时转不下来。”张承君说道。   像张承君这样的CPI调查员全市共有145名。我市CPI统计涵盖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消费价格调查点共有150多个,范围涵盖整个市区。   145名调查员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到调查网点现场采集价格,使用CPI手持采价器将直接上报至国家统计局服务器。价格采集频率因商品而异,对于CPI中的粮食、猪肉、鸡蛋、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对于服装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业产品,每月调查2-3次价格;对于水、电等政府定价项目,每月调查核实一次价格。   商场销售数据:   “一套表”直报国家统计局   在李沧万达广场,销售部门每个月1日至5日,都会把上月销售数据输入“一套表”上报系统,直接传送至国家统计局唯一的数据中心。通过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全国数据管理中心报送原始数据,这种模式有效消除了可能存在的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数据汇总效率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全程做到了“阳光统计”。   大项目进展情况同样也有统计系统的功劳。在崂山区原啤酒城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该工程的进度照片、视频以及数据每个月都会通过 “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统计监测平台”,上报到区市两级。通过这一平台,我市可实现对全部亿元新开工项目信息分区域、多行业、全方位、广视角的展现、评价、查阅和对比,真实监测到项目开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