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成录取指标未来还需细化
《济南市教育局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表示,今年将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日前省教育厅也明确提出,自2015年秋季入学的初中学生开始,普通高中招生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消息一出,引来社会各界热议。
今年全面开展 未来还需细化
7日,济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无论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还是普高或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很受重视,也有一些相应的评测方式。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济南市教育局就在16所初中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试点。依据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对照学生三年在校实际表现分学期进行评价,初三下半学期得出总评结果。
据悉,评价分等级评价和综合性评语两个部分,评价办法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素养进行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根据省教育厅公布的综合素质评价意见,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另外,部分难以在学考中体现的内容和地方课程要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围,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
“这些内容部分已经施行。”据悉,在济南的试点中,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总评等级为D级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要想考高中等级必须为C(含C级)以上。指标生必须为B级(含B级)以上,而高中录取的推荐生等级必须为A级。
据悉,本次省教育厅颁布的意见是以潍坊市的经验为蓝本的,但潍坊市和济南市在教育状况上还存在不同。未来如何实施,济南市教育局还要针对省城的情况进行细化。
测试标准咋制定老师家长有话说
对于此次改革,无论教育人士,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有必要,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一次破冰之举。
“很赞成。”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刘国妍告诉记者,学校早已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分A、B、C、D四个等级,并与中考挂钩。
“有必要,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尤其是沟通交流、适应社会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家长杜先生表示,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相对自我,需要在中小学时期进行引导、调整。
但针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这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无论是教育人士还是学生家长都有一定的困惑。
“有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如果没有,学校单独实施起来就较为困难。”省城一所初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艺术方面,学校只能根据学生参加的一些艺术活动和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测评。但身心健康与思想品德方面,测评的标准就更难制定。“我们总不能用一张试卷、一个软件就认定一个孩子心理健不健康吧。”
“评价标准如何由虚变实?由软标准变成硬杠杠?”一名中学校长坦言,除学业水平外,其他几个评价方面目前难有客观标准,属于“软指标”,同时也缺乏监督机制。某学校老师表示,目前学校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最后的等级一般都是A或者B。“学校自己评价,谁会给自己的学生打不合格?”
黄河北农村学校—— —博文小学高王分校校长韩丽表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无论是艺术素养还是社会实践都相对较弱,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提并论。“一个班30名学生,也就五六个孩子有一定的艺术特长。”她说,如果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按照同一把尺子衡量,无疑大部分农村学生是达不到标准的。
代表委员建议
测评要有细则农村城市有别
“政策导向很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难题。”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洪卫表示,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虽然各学校很早以前就开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但并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制。
山东省政协委员、临沂一中校长李世良认为,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除了学习技能外,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艺术素养、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从目前来看,综合素质评价一般都是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虽然情况相互了解,但难免会出现人情分。综合素质评价未来还要纳入中考,与学考的科目同等重要,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录,首先必须有一套可以依据的准则。“比如对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的考察,这个就不能一刀切。”多位受访者都表示,虽然评价细则尚未出台,但必须考虑到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性。
省人大代表宫跃喜认为,从今年起,中小学生要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从目前来看,综合素质评价并未区分农村和城市学生,二者都纳入了一个评价体系。但很多农村学校艺术老师很缺乏,有的连基本的课程都开不起来,用同一个标准肯定是行不通的。乡村学生在参加农村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应该纳入综合测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高考在部分城市早就进行过试点,但效果并不好,根源还在于录取制度改革没跟上。如果招考分离改革无法实现,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招生,就很难保证公平,最终还是得回到依靠分数招生的路子上来。(记者 王光营 李飞 实习生 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