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共议公共停车场话题 缓解济南停车难也应治治停车场挪用

03.06.2015  12:31

  随着我市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道路拥堵、停车难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缓解停车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日,本报开通的新闻热线82061110接到不少市民来电,畅谈对停车难现象的看法。

  在合适位置,应鼓励并促成公共停车场建设运行;对一些停车场关闭或挪用现象应加大整治力度;平时能不开车的可改乘公交、骑车或步行,践行绿色出行……市民来电表示,这些措施只要真正落实好了,道路出行、停车就能变得顺畅而有秩序。

  建议今后建停车场少选小学操场

  市民张女士来电表示,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解决停车难等问题变得很急迫。

  “济南市鼓励社会建公共停车场是好事,但停车场的选址很重要。一些学校的操场地下都建起停车场,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合适。”张女士说,自己的孩子读小学,她和另外一些家长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在小学操场下面建停车场大家都感觉不太能接受,汽车的尾气等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而且建设时可能存在的安全、交通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

  “我建议今后市里在规划建停车场时,尽量避免在小学的学校操场下面建设。如果是大学可能还好一点,毕竟学生的年纪大点了。”她说,现在济南市正在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如果还不断利用学校地下建停车场,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和海绵城市的理念也会有冲突。“应选择在一些非常需要停车场的位置上建设,希望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考虑。”

  建设的同时也应整治挪用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在城区建设增加公共停车场,确实可以缓解停车难,疏导交通,但在其他方面也需加强整治提升。“以前媒体报道过,交警部门介绍称,有些已经规划建成的停车场,存在占用和挪用的情况,这方面也应该加强治理,整改恢复停车泊位。”

  “停车难,还体现在道路车位一位难求,有些停车位长期被车辆占据,这方面也应想办法整治。”他说,在市区一些路段,经常会出现占据路段车位的“僵尸车”,长期不见有司机来开走。“这种现象需要下力气整治,道路车位是公共资源,车位应切实得到循环利用,让更多车主能停下车。”

  “路怒症”增多 更应倡导绿色出行

  市民刘先生说,城市道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市民的出行理念有待提升。

  “路上车多,有时开车也不好走,不少司机就患上了‘路怒症’。其实借着停车难这个话题,更应该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建议政府部门下力气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有些市民上班路途远,下了公交车可能还需走一段路。要是公共自行车能在很多路段、地方推行,就能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他说,在缓解停车难方面,社会和政府部门其实可以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