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沉淀千年齐文化古都的"前世今生"

17.09.2014  15:48

  齐国历史博物馆里,曾经摩肩接踵的繁华景象复刻再现。特派记者 周梦莹 摄

  东周殉马坑一角。 特派记者 周梦莹 摄

  华龙网9月15日21时50分讯(特派记者 周梦莹)“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战国策》一书中,齐国故都临淄的繁华盛景被描写得酣畅淋漓。今(15)日,华龙网记者随“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被誉为“地下博物馆”的淄博市临淄区,当千年前的历史与今昔重叠,这座曾经的古都又将有着怎样的新面目?

   “前世”:文武兼备

  山东也是家喻户晓的“齐鲁大地”。千百年来,因历朝历代皇室大多尊崇孔孟之道,而使鲁文化名声大噪、响彻中外。而千百年前,当齐国还是春秋五霸之始、战国七雄之首时,这片土地上可谓人才辈出,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姿。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齐文化最经典的代表之一,这部著于2500年前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的影响力早已跨越了国界,它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不少国家的军校都把它列为必读教材。

  而“百家争鸣”也正是来自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学者,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路途径多个历史古迹,这些或就地保护,或正在进行挖掘修缮,目之所及,依然能让人在脑海里勾勒出数千年前这里的繁华与熙攘。如今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精美文物,也似乎在缓缓讲述岁月的风云变幻。

   “今生”:文化软实力凸显

  1994年,临淄就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年来,故城、古墓群和古文化遗址一直是临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大重点。

  据介绍,以齐文化资源为支撑的临淄旅游业,多年来保持着持续、健康、安全、平稳的良好发展状态,仅2013年一年就接待游客46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4亿元。太公封齐、齐桓称霸、威宣称雄、管鲍之交、孟姜女哭长城等无形文化遗产,故城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殉马坑等有形文化遗产,业已成为临淄不可分割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全国百强县、山东中部崛起县域“四小龙”之一的淄博市临淄区,有着盎然的生机和蓬勃的潜力。经济上,凭借齐鲁石化,临淄工业连续5年增速在17%以上。文化上,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临淄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一方面在规划中突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另一方面在旅游等方面让文化活起来。 

  原标题【 临淄:沉淀千年齐文化古都的“前世今生” 】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