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放映员的境遇变迁:当年干部待遇如今打工养老

04.12.2014  23:49

韩兆梓现在在一处工地打工,他现在要为自己找回“身份

一个老放映员的境遇变迁

当年干部待遇如今打工养老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已经有500余老放映员通过审核将领补助,这些人中最多的每月可领300元生活

补助金。这300元钱看似不多,但是对于这些年老在乡的放映员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的保障。不过对于那些目前尚未找回身份的放映员来说,不仅拿不到补助,当年所从事的工作也难以得到认可。 本版文/记者张金菊梁赓 图/记者王晓峰

>“文艺生”的光辉岁月

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看场电影要比今天看场明星演唱会还要隆重。穿村走巷的电影放映员,自然也是当时的乡村的焦点人物。

1975年,韩兆梓从县高中毕业后,正面临就业选择,时任当地党委书记的杨兰亭,正在组建电影放映队,就找到了韩兆梓。

理由有两个,电影放映员除了要有一定文化程度,还要有文艺特长。

显然,韩兆梓是合适的人选。他对本报记者回忆,自己在校期间确实展现出一定艺术天赋,“以前我就喜欢说个相声,打个快板,在学校我又迷上了现代京剧”。韩兆梓对这个找上门来的机会“很满意”,父母对这个新鲜的工作,也没意见,“我以前就喜欢看电影,有机会我就跑出20里地,找放电影的地方玩”。

就这样,跟随着时代洪流,韩兆梓光荣地成为了电影放映员。带着16毫米放映机、汽油发电机、麦克风,大喇叭,每到一个村庄,韩兆梓就到空场地支好3米×4米的幕布,等待着村民围聚而来。

>当年的“乡干部”待遇

每天晚上,韩兆梓先准备好《农业种植》等科教片“暖场”,等到村民挤得满满当当,他就播放压轴“大片”,《南征北战》、《地道战》、《红灯记》、《艳阳天》,都是群众百看不厌的片子,“有人看完一遍,还跑到别的村再看一遍”。“树上、房子上,就连屏幕后面都是人”,韩兆梓回想当年的热闹和风光,忍不住笑。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国所有乡镇几乎都成立了电影管理站,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也十分活跃,出现了“乡乡挂银幕、村村放电影”的繁荣景象。

每到一个地方,大队书记都笑脸相迎,把韩兆梓拉到自己家,请他吃一碗热腾腾的白面条。“当时农村实行包场放映,放映费统一从农村公益金中支付,放映员工资享受‘乡干部’待遇,比照乡干部,按月从人民公社会计处领取”,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官网上述文章中提及。

韩兆梓认为自己找了一个好工作,就连找对象都方便了。亲戚为他介绍了对象,人家听说他是电影放映员都高看一眼,“这么好的工作,我以为能干上一辈子”,韩兆梓想。

>退而不能休的尴尬

对大多数公社老电影放映员来说,他们最伤心的是当初被公社统一选拨进入电影放映队,但在放映队解散后却不能像其他乡镇工作人员一样享有退休待遇。对于他们来说,退了还不能休,因为没有工资补助,还要靠自己种地或打工维持生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电影开始滑坡,乡镇放映员工资偏低、没有劳保福利待遇,老无所养的忧虑开始出现。为此,原广播电视部曾出台相关措施改变农村公社电影放映员待遇,包括工资标准参照国办放映员,为老放映员、技术骨干提供招工、转正等政策。

但在当时,由于人事等部门没有配套措施,这一政策没能得到大范围执行,全国也仅有上海等地执行。这也是很多老放映员至今不能释怀的地方。

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为减轻农民负担,各地向农民预收放映费的做法被取消,大部分放映队停止了活动,乡镇放映队数量急剧下滑,大批乡镇放映员回家待岗务农。

最近十年,随着农村电影放映获得国家支持,并因此而复苏,这些已经进入退休年龄的老放映员待遇和退休养老再度成为问题。

个体放映员暂不在补助范围内

现在,困扰一些老放映员的问题是年代久远,三十年过去,很多当时的相关证件已经丢失。对此,济南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证件丢失者并非就失去申请资格,而是可以由当事人提供原始记录和确凿的证明材料,由县区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特殊情况报设区市予以终审核定,报省备案。

但也有一些放映员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此次方案。商河市的郭先生就反映,他从1986年到1993年期间,在商河县怀仁镇政府放映队担任放映员,在今年县广播局统计老放映员信息落实待遇时,因没有自己的原始档案材料,也没有相关工作人员证明,所以仍未获得认可。

对此,商河县有关部门回复表示:郭先生是个体放映员,既没有相关证件也没有原始资料,因此不符合省市对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生活补助的要求。

年轻人看不上眼,老放映员重操旧业

如今的电影多给 留守老人和儿童看

现在的放映条件可比以前好多了!”已经72岁的老放映员杜玉堂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中后期的低迷后,如今的农村放映又开始在乡间活跃起来。

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操作起来也远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胶片机要方便,但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放映队中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放映员要占大多数,放映员也需要更专业的技术培训。

杜玉堂已经退休多年,但对电影的执着让他至今仍和搭档活跃在乡村放映的路上。“我从1964年开始进了曹县电影放映队,一直就干这个。我老伴和孩子现在都劝我不要干了,安享晚年,但让我不放电影,我觉得难受!”杜玉堂说,从菏泽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听说县里要找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组织电影放映队,他就主动报名,因为他本人就爱看电影。“我第一场电影放的是《小兵张嘎》。”杜玉堂说,在接受县里半年的统一培训后,他这放映员一干就是50年。现在杜玉堂和他的搭档负责曹县魏湾镇以南的25个村子。“除了夏秋农忙和雨雪天气,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各村转着放电影。”杜玉堂说,现在的农村公益放映员主要是县电影公司招聘和个体放映两种,每放映一部影片国家都给予一定补助,农村电影实现完全公益化,不再向村民收费。

现在留守老人和儿童多,杜玉堂会根据不同时节和观众选择影片。“有些放映员喜欢放些动作武打片,但一般老年人都不爱看,小孩也没耐性看不懂。大家爱看的还是比较实用的科教片,像农村的兽医、养殖技术、果树栽培、大棚种植,还有合理膳食保健这样养生类的。

据山东新农村电影院线总经理凌延荣介绍,目前农村放映员有两种,一种是放映公司招聘,还有就是有些掌握放映技术的人做兼职。“目前放映员工资待遇还不高,年轻人出去打工,赚的钱比当放映员高,所以现在农村放映员年龄在40岁以上的比较多。

但也有真心热爱电影的80后愿意下乡放电影。今年27岁的曹晓满是安丘市电影公司唯一一名30岁以下的放映员。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6年。“我从小就喜欢电影,小时候看放电影觉得很新鲜,有机会当放映员挺高兴的。”曹晓满说,同龄人大多出去打工,但他更愿意走村下乡,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给更多人传递看电影这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