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聚合·聚生·聚变——看齐都文化城如何运营文化要素

07.04.2015  12:55

在淄博市临淄区城区东部,一座齐都文化城拔地而起。

3000年前,这里曾是风云际会的古战场;如今,在这个由临淄区政府耗资6.5亿元主导兴建、引入民间资本运作的文化产业园区里,各种文化要素聚合、聚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水乳交融、共生共兴,聚变出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聚合:

1“ 城”20“馆”汇成博物馆群

从构成主体上来说,与其说齐都文化城是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不如说它是一个博物馆群。

齐都文化城占地460多亩、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包括一“城”——临淄区古玩城,二十“馆”——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东孙战国墓博物馆、临淄区青少年科技馆、16个民间博物馆。

齐文化博物院具体负责齐都文化城的运营管理,院长马国庆介绍:从博物馆的发展来看,东孙战国墓博物馆、16个民间博物馆为新建馆,临淄区古玩城、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临淄区青少年科技馆均是从市区旧馆迁址而来。

“将散落的文化资源整合集聚,最大限度地发掘潜力、形成合力,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带,打造有地区特色、有资源优势、有建设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这是深入研究、有效保护、合理利用齐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拉长文化产业链条的现实需要。”临淄区委书记毕荣青说。

整个文化城于2011年开工,预计2015年9月全面开放,横跨了“十二五规划”的五年。而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毕荣青认为,齐都文化城的建设顺应了当地文化传承发展的大势、顺应了国家文化发展的大势,是“双赢”。

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城中就有从事陶器、古玩等文化商品交易的大型市场——“岳市”。上世纪90年代,临淄区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注册的文化市场——齐鲁文化市场。当时,市场有商户80余家,民间收藏品展示交易非常活跃,全国各地的收藏大家都定期来此“淘宝”。

正是基于临淄民间收藏的传统和热情,当地连续多年举办齐文化节,吸引了不少藏家“献宝”。一位多次参与组委会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周边地区的藏家越来越多、藏品也越来越丰富、交易量也越来越大,场地、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这是临淄区政府兴办齐都文化城的一个直接原因,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齐文化节。2013年、2014年的齐文化节主会场,都定在了齐都文化城。”

聚生:公益民间共生共兴

临淄民间收藏家藏龙卧虎,王也就是其中一位。他爱好收藏“瓦当”,是业内公认的中国民间收藏瓦当第一人,而“瓦当”如何保存、展示,也成了王也多年来的一块心病。直到齐都文化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2011年,刘延森博物馆进驻齐都文化城,馆长刘延森苦于藏品“填”不满四层楼的建筑,形不成“声势”。在临淄区政府的建议下,刘延森找到了王也,两人达成一致:刘延森借出一层展览区给王也,王也的部分“瓦当”珍藏要“配合”刘延森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展览,帮助造势。

16家民间博物馆中,有的博物馆是像王也和刘延森这样强强联合,有的是兼具藏量和经济实力的收藏家。目前,它们已经构成了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艺术博物馆群,展陈内容涉及字画、瓦当、古钱币、青铜器、床、匾额等,是一个集艺术品创作、展览、交流、收藏评估、交易于一体的艺术基地。

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必须撬动杠杆、激活民间资本。临淄区政府在兴建齐都文化城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杠杆作用。目前齐都文化城中,除了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的只有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和东孙战国墓博物馆、临淄区青少年科技馆,其余的临淄古玩城和16个主题博物馆全是民营资本投资。

“对很多普通观众来说,看展览就是看热闹。而对于专业观众来说,谈成一笔交易,就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临淄区古玩城运营负责人杨欣说,去年齐文化节举办期间,一个民间博物馆展出的几十件书画艺术品,就是被一个外地买家当场拍板、打包买走的。

在齐都文化城这个庞大的博物馆群中,公益性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共生共兴。由于具备了成熟的产业要素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又有庞大的收藏群体这个深厚基础,越来越多的书画艺术作品、藏品在这里找到定位、走向市场。截至目前,临淄先后举办大型画展100多场,2014年齐文化节短短4天时间内,日均接待参观游客4万多人次,书画古玩交易额达1.7亿元。

聚变:集群效应释放市场潜力

临淄区古玩城是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的古玩交易市场。最初得知要从市区迁至新建的齐都文化城,很多商户都持观望态度。

杨欣清楚地记得2013年她动员商户时的情景。“旧城那儿有摊位的商铺100多家,很多人都怕搬了地方没了人气,熟客不见了,新客不知道地方,生意还咋做。”杨欣开出了交一年租金、租三年商铺的条件,还介绍了新址的安保、供暖、物业等配套设施。此后陆陆续续有几十家商户签订了合同。

运营效果决定了去留。2014年齐文化节后,又有五十多家商户迁至齐都文化城。杨欣介绍,目前,古玩城230个商铺,有70%已经名花有主。“这还只是试运营阶段,我们已经非常满意了。”

齐都文化城,不仅是一座为文化交流提供全功能载体的博物馆群,更是一座为文化发展提供无穷源动力的“聚变”场。目前,齐都文化城吸引了众多专业画苑美院慕名前来洽谈展览,众多拍卖公司也瞄准了这块“金字招牌”,计划推出一系列交易活动。今年5月份,已在临淄落户的北京一拍在线国际拍卖公司将举办春季拍卖会;雅昌艺术网将举办“诚信与传承、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中国行山东站”活动,在齐都文化城对著名画家史国良先生的作品进行艺术家本人鉴证、高清图像采集、作品DNA数据提取等,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可追溯可查询的身份证信息,这种最先进的鉴证技术在山东还是第一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