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回响】八省游击队汇成新四军

03.08.2015  18:27

  【导读】大型系列报道《抗战历史公开课——胜利回响》,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旋律,从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精选70个富有代表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战役和抗战名将,邀请著名军史学家、国防大学徐焰少将深情讲述,回顾历史瞬间。通过重温抗战历史,给国内外受众以全新的时代启迪。

  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全面抗战开始后,挺进前线的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还一支在长江南北编成的新四军,其前身就是红军长征北上后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安徽这八个省内的红军游击队。许多人都说,长征苦,可是也比不了三年游击战争苦啊!后来在中共党史研究中,一般也都认为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东北抗联在密林中的奋战这三项斗争为艰苦之最。

  1937年上半年。蒋介石一面与共产党谈判红军改编,一面却命令限期“剿灭”南方“残匪”。南方红军游击队遭受的“搜剿”、“清剿”,一直持续到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此时国民党军因对日作战急需,不得不将各部集中到交通要道上准备上前线。这时中共中央终于沟通了同隐蔽在赣粤边山林中的项英、陈毅等人的联系,他们当即根据中央的决定,说服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要他们停止与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改编。

  由于日军打到首都南京附近,蒋介石急于想让南方的红军游击队进入日军后方,达到既袭扰外敌又消耗本国异己的“一箭双雕”目标。

  中国共产党原先的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的谈判条件,是按照北方八路军的先例编成一个军,由中共中央指挥并在敌后使用,同时在原来根据地留部分人员保护军人家属,内部的讲法是保留“战略支点”。由于南方游击队力量远比北方红军弱小,国共双方后来为达成协议都作了让步。国民党同意编一个军,不向军内派副职,共产党方面则同意游击队全部人员集中开走,在南方各地的原游击区只设留守处。

  1938年初,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游击队才下山完成集结,经补充后人数约1万。由于长年在山林游击,下山集中的人基本都没有军装,武器更破烂,轻机枪都没有几挺。

  鉴于国民党当局不想出现“第二八路军”,中共中共请来北伐名将叶挺担任南方游击队编成的新部队的军长,得到蒋介石同意。根据叶挺提议,国民政府于1937年10月给集中的红军游击队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番号(简称新四军)。叶挺的寓意,是希望这支部队继承北伐时“老四军”的传统,《新四军军歌》第一句所唱的“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讲述的便是这一历史。歌词中的“孤军奋斗罗霄山上”,又说的是井冈山斗争,显示了新四军继承的是从北伐铁军直至红军的光荣殊勋。

  南方游击队集中后,延安派来袁国平等一批军事干部来加强纪律整顿,坚持三年游击队的英雄、中共早期工运领袖项英担任了新四军副军长,在党内职务为中共东南局书记,是军中党的最高领导。部队集中后,国民党称“新四军任务是打游击,不需要军衣”。经过努力要求,最后军装和低额军饷发放下来,却只象征性地给了极少量子弹。

  1938年春,叶挺、项英率新四军主力挺进皖南,并在那里建立军部。一支队长陈毅率部直挺苏南,由鄂豫皖游击队改编成的四支队则在江北挺进皖西,这两支力量像铁钳一样从南北两面夹击正向武汉进攻的日军的后方,以游击袭扰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

  这年夏天华中日军以主力西攻武汉,新四军抓住敌人兵力分散、运输线长的弱点,首先展开交通破袭战,以这种自己擅长的游击方式配合国民党军的武汉保卫战。这样,新四军很快在长江南北建立了根据地,兵力在1939年初也发展到2.5万人,成为在长江沿岸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