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四百工程”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大舞台

25.12.2014  11:52

12月6日上午,伴随着轻松欢快的舞蹈,胶州市胶西镇首届广场舞大赛在赵家店村拉开帷幕。小行村盼盼秧歌队、苑戈庄阳光健身操队、城献村广场舞队等18支参赛队伍、200余名参赛人员表演的健身舞、太极剑、腰鼓等节目,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2014年以来,胶州市围绕“百姓舞台,欢乐万家”文化惠民服务品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100个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100个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00个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和100支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四百工程”,让基层群众对社会文化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文化示范点“点亮”新农村

  只有公益性文化服务均等化,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公益性文化场所,从中汲取知识,享受文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首先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村级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终端和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文化建设水平,胶州市在全市811个村中遴选了100个重点村纳入首批群众文化示范点建设范围,高标准、高起点制定了群众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为每个示范点购置图书1200册、电脑10台、培训桌椅30套以及阅览桌椅、图书架、报刊架、期刊架、移动音箱、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并开通10M光纤网络,使每个示范点具备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科技文化培训、文化信息共享等基本功能,增强示范性和带动性。

  如今,胶州市村村建有文化大院,镇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在青岛市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广大农村群众农闲时活动有场所、娱乐有阵地、学习有去处。  

   文化活动广场上“唱响”欢乐曲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在市内文化广场和各镇、村的广场上,舞姿翩翩,歌声飞扬,晚饭后的人们在这里汇聚,或健身或娱乐,文化广场已经成为胶州市城乡群众最喜爱的休闲去处。

  为进一步增强城乡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胶州市重点面向行政村建设100个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每个文化广场面积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设置统一标识并配备便民电源。为增强示范引导,引导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创新发展,胶州市文化部门专门面向社会对群众文化广场LOGO和标识牌设计进行了广泛征集,共收到设计样品20余个。

  目前,胶州市90%的行政村村都建有文化广场,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已经成为胶州农村的一种时尚。像“激情广场群众文化队伍展演”、“尚德胶州之夏”广场文艺周演、戏曲演出月等群众喜爱的品牌文化活动经常上演,各种形式的比赛也经常举办,人们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文化活动队伍“舞出”新天地

  抓好队伍建设,建立文艺骨干队伍,是开展文艺工作的重要保证。胶州市注重引导、调动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根据差异和人员不同的特点,在全市引导组建不同的特色文艺队伍800余支。

  为形成市级有重点,镇、街道有骨干,村、社区普遍有队伍的文艺队伍网络,大力推出一批精品文艺团队,市文化部门把扶持100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先后组织市文化馆、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等文化单位工作人员对全市800余支基层文化队伍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指导。

  同时,胶州市把群众文化队伍选拔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激情广场·尚德胶州之夏”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展演,共有来自12个镇、街道的近500支队伍参加了选拔评选,对选拔评选出的100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将给予为配置移动音箱、服装道具等奖励性扶持,并选派文化馆专业人员定期给予辅导,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和素质技能。  

  群众文化带头人“引领”新生活

  培育“文化带头人”是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基础,有了“文化带头人”,城乡百姓的文化活动就有了组织者。

  今年以来,胶州市文化部门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带头人”建设工程,制定了《胶州市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评选标准》,在全市3000余名基层文艺骨干中选拔出了100名群众文化带头人,在辅导培训、资金支持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目前,选拔出的100名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带领城乡群众组建民间剧团、秧歌队、合唱队等各类自娱自乐性组织200余个,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近万场次。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不仅是文化活动的倡导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他们用各项文化活动将农民们凝聚在一起,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间接地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领广大群众走向新的生活,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