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市城乡共享同质化公共文化服务

02.08.2015  13:05

  △有了政府补贴,胶莱镇赵家大高村为村文艺队新添了道具

  △一年一度的“胶州新春秧歌会”成为市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海洋

  △文化志愿者走基层惠民演出

  △农家书屋“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

  △三里河街道刘家村村民正在本村的文化大院欣赏茂腔演出

  △“魅力三里河 尚德胶州之夏”广场文艺周周演

  △首届“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中云办事处海选现场
 

  7月21日,“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海选走进阜安街道,鲍满楼大酒店22岁厨师刘赛一段茂腔《罗衫记》技惊四座。当天晚上,阜安片区秀场上,盲人歌手、居委会大妈、看大门老大爷等70多位草根选手现场“秀”了一把自己的绝活。“以前只是爱好,就是没地儿展示,市民才艺秀给我们这些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抹去一脸汗水,刘赛动情地说。

  在距城区40公里的洋河镇,同样的才艺秀也在精彩上演。擅说乡土快板的赵国田,幽默的段子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自学成才的冷云谷,一把京胡拉得如泣如诉。“能登上‘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的舞台,圆了我一个梦。”冷云谷说。

  给有才艺的城乡群众以充分的展示舞台,是胶州市构建同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胶州市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为目标,以满足群众“求知、求美、求乐”需求为出发点,履行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连续两届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秧歌之乡、中国剪纸之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山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示范市、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市、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

   完善设施网络
——打造“10分钟文化服务圈”

  是开车10分钟陪妈妈去会议中心听一场讲座,还是步行到社区去看纳凉晚会,周末,家住市南小区的丁女士陷入了甜蜜的烦恼。如今在胶州,市民的文化活动不再是单项选择题,闲暇时可以泡在社区的文化书屋看书、在社区中心广场跳广场舞,或者到文化中心看一部舞台剧……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科学布局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力构建城乡“10分钟文化服务圈”。

  在城区,市民文化中心、市会议中心大剧院、大沽河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胶州市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高凤翰纪念馆被评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十艺节”期间,胶州市会议中心大剧院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部分剧目展演活动,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大型现代舞剧《红军花》和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大型民族舞剧《花儿》各演出两场,每场观众在1000人以上,上座率居青岛市各演出场馆首位。被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授予集体二等功。

  在镇村,先后对10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改(扩)建,按照“七室一场”标准设置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全市12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站水平。村(社区)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近500个,在青岛市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市城乡全覆盖;拥有“一院多厅并加入城市主流院线”的数字影院3个,建成启用了全省第一个镇级数字影院和村级数字影院;在全市12个镇(街道)和811个行政村开通了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

  三里河街道刘家村投资600万元建设的文化大院,包含数字放映厅、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文化展厅和文体活动室等,集影视放映、舞台演出、大型会议、学习娱乐等于一体,堪比“豪华版”的农村文化大院。

   文化“种子”工程
——撒下一粒粟收获万颗籽

  每到华灯初上,胶州市城乡公园里、广场中、村庄小广场上,三个一簇,五个一群的自发娱乐活动就开始了。这边是太极剑、秧歌舞,那边是健身操、茂腔秀。传统的胶州秧歌队更是活动的主力,随处可见,大的队伍甚至数百人共舞,很是壮观。

  不管是七八个人的小队伍,还是上百人的“大部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个带头人在中间“领舞”。

  近年来,胶州市出台了相关办法,完善了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和奖惩机制。成功开办了胶州茂腔、秧歌艺术班,培养传承人56名。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文化志愿者社区(村庄)文化“生力军”和“播种者”的作用,大力实施文化志愿者联村“1+5+N”工程,即1名文化志愿者联系5个村,培养N名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根据每个村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辅导培训群众文艺人才。目前,文化志愿者和“文化惠民村村行小分队”共指导成立村(社区)秧歌队700余支,扶持成立茂腔、柳腔等庄户剧团45个,培育业余戏曲人才1000余名,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基层文化辅导100余次,辅导基层文艺骨干2000余人次。

  “扭起那秧歌来,唱呀嘛唱桂花……”每天一大早,北关秧歌艺术团的团员们,便聚到胶州市胶北街道北关社区文化中心广场上开始排练。团长周同玲说,成立艺术团后,居民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团员数量不断增加。“过去,有些居民所谓的活动,就是到路边快步走上一阵。参加我们艺术团,不仅能够娱乐身心,还能学到不少东西,所以规模越来越大。”2012年开始,胶北街道办事处挖掘出辖区内32名文化能人,由他们牵头负责组建了剪纸、秧歌、茂腔、书画、八角鼓等12个文化艺术社团,用以带动文化活动的开展。在12个文化艺术社团的带动下,胶北街道办事处每个村子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项目。

  文化志愿者也是胶州市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化馆馆长范立恩介绍,目前招募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300多名,遍布胶州市所有镇办。文化志愿者主要由教师、学生、婚礼司仪、医生、退休职工、企业老总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一些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各类文艺人才组成。不同于庄户剧团、惠民演出的单一送戏曲下乡,胶州市文化志愿者走基层惠民演出艺术形式非常丰富,有茂腔、京剧、舞蹈、山东快书、秧歌、歌曲、武术表演等,通常一次演出会有10到12个节目,演员们平时各自忙活,一到节假日就聚在一起,带上拿手好戏,免费走村串乡送演出,非常受群众欢迎。

  荣获“2014年度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年度人物”称号的姜萍说:“我们一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平时就喜欢唱唱跳跳,一进入农村,与村民面对面,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心中就说不出的高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接地气”才会“有活力”

  5月30日,2015年度胶州秧歌大赛落下帷幕。这场历时20天的大赛,前后共有150支队伍3000多人参加,观众达数万人。参赛节目质量之高、当地群众参与之热,让受邀担任评委的省内舞蹈界许多专家连呼“没想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说:“没想到一个县级市能推出如此多的原创作品,更没想到这些作品中有些素材完全可以冲击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我没想到,参赛队伍这么多、群众参与这么广泛,”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青岛文联副主席谢志强说,“胶州的秧歌大赛让我看到,让老百姓接受、参与,才能真正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胶州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胶州大秧歌和茂腔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胶州剪纸、八角鼓等一批省级文化遗产。胶州市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今人有责任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据介绍,胶州市成立由南开大学胶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成的胶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舞蹈专家组成的胶州秧歌研究会,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市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先后投资5亿余元建设了中国秧歌城、大沽河博物馆等传统文化设施。建设了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和4个镇级“尼山书院分院”,其中玉皇庙村尼山书院是全省首个村级尼山书院。定期举办新春秧歌会、胶州秧歌大赛、戏曲票友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新春秧歌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年。先后编辑出版了《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胶州秧歌教材》、《胶州民歌论述》等,今年5月份又出版《胶州秧歌》传统曲牌。每年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举办各类辅导、展览、演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1000余场次。常州路小学表演的秧歌《喜洋洋》和《豪情鞭鼓俏秧歌》,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展演获得第一名;职教中心参演的《豪情鞭鼓俏秧歌》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一举把艺术表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精神风貌奖和指导教师奖四项大奖收入囊中。2012年,胶州市秧歌队伍参加了为期4天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暨“欢乐春节”活动,受到现场近10万名罗马市民和当地华侨华人的热情欢迎与高度赞赏。

  胶州市还评选公布了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两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了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5个。扶持胶州秧歌传承人、茂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已建立胶州秧歌培训学校15个。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个,省级4个,青岛市级5个,胶州市级3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位,省级4位,青岛市级7位,胶州市级55位。

  非物质文化传承效果从孩子们身上可见一斑。在今年举行的胶州秧歌大赛上,3000多参赛演员中,儿童就超过了1000人,占到了参赛人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孩子们表演的《菜园童趣》、《诗韵》、《快乐小妞》等节目现在还让观众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这些娃娃们虽然技巧上还有些稚嫩,但这么多娃娃参与到比赛中,咱们胶州大秧歌可是后继有人啦!”胶州秧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英民欣慰地说。

   村村秧歌村村舞
——群众成为舞台主角

  日前,在2015年首届“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阜安街道办事处的海选现场,表演者王玉美凭借一曲《买东西》,立马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地道的唱腔、精彩的唱词,将现场气氛推上高潮,观众席上掌声不断,评委们连连叫好。

  “退休很多年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能登上舞台献唱。”王玉美感慨地说,自己喜欢热闹,每天看文艺节目看得心痒难耐,总盼着有个合适的舞台,既可以展现才华,又能给大家带去欢乐。“如今,可以说是得偿所愿啦。”

  “市民才艺秀就是为百姓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不设门槛,只要有才艺,都可以报名参加。”胶州市文广新局局长于敬军介绍说,大赛已于今年6月份启动报名工作,目前正处于镇办海选阶段,将通过选手才艺展示、评委精彩点评、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展现胶州文化特色,打造全城欢动、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盛典。

  “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只是胶州市打造的诸多百姓舞台之一。今年来,胶州市创新打造“百姓舞台 欢乐万家”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5月至10月,举办“尚德胶州之夏”广场文艺周周演和“泛舟三里河·欢乐送万家”游船演出。周周演每周三、周六晚七点半,游船演出每周二、周四晚七点五十准时上演,全年累计组织歌舞、曲艺、乐器演奏等专场演出近9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同时,每年还举办文化惠民村村行、文化志愿者走基层、农家书屋“图书漂流”等系列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每年开展送戏、送歌舞演出下乡8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余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一场电影,每年看一场戏”的目标。在青岛市首届市民“五王”才艺大赛上,胶州市代表队以优异的成绩荣获“琴王”和“团体王”称号,成为青岛市唯一一个摘得“双冠”的区市。正在进行的首届“群星耀胶州”市民才艺秀活动,“我的舞台我精彩”大赛口号吸引了普通百姓的热情参与,目前已举办了6场海选,报名参赛节目近400个,成为全城欢动、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