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出滩区迁社区,旧城镇展新颜

16.04.2020  08:00

   区迁社区,旧城镇展新颜

   滩区22个村今年搬出“水窝子”,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

  “自己的房子自己盖,住得也舒心。”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武西庄村村民谢保记掰着皲裂的指头,算着工程竣工日子,喜笑颜开。村台建设,对于像谢保记这样在黄河滩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来说,是百年想不到的大喜事。

  旧城镇的新颜,是菏泽市统筹谋划滩区迁建的一个缩影。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目前正全力进行脱贫攻坚,要让过去艰难的黄河滩成为一片花果滩、幸福滩。

   4个迁建村台社区接纳22个滩区村

  四月菏泽的黄河滩区,草长莺飞。天空经雨水洗练,湛蓝澄澈。在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一片火热的建设场面。

  11日凌晨6点,旧城镇武西庄村村民、工地项目经理谢保记,出现在三合村村台社区建设工地入口的监测点,1200余名复工工人经体温检测消毒陆续入场,进入自己的岗位。为了赶上因疫情耽误的工期,他们需要尽快保质保量完成剩余的安居房的屋瓦铺装、防水和外墙保温工作。

  谢保记的家距离三合村村台只有2公里,但因工作常常几个月不回家。他是今年第一批复工的人员,这个工地的春天,承载了他更多的希望。村台建成后,他的家也要搬来这里。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以前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

  “洪水一来,道路毁了,庄稼淹了,房子都泡在水里。大家都把全部积蓄花在修房上,村台是越垫越高,日子却越过越穷。这光景都不敢回想。”谈起滩区生活的艰难,毛洼村村民范福华苦不堪言。

  旧城镇正在建设的4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社区,涉迁村庄22个,群众17771人。4个村台社区总建筑面积约705195.2平方米,将建设5335套社区住房及相关配套公建设施。

  目前,旧城镇4个村台社区安置房,全面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小学、幼儿园、商业、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同步推进。今年,22个村的滩区群众将搬出“水窝子”,住进朝思暮想的新“家园”。

  创业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有钱赚

   如何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你帮盯一下,等俺回家给公公婆婆和孩子做完饭,就赶过来。”12时许,在机器轰鸣的西周楼村扶贫车间里,村民潘玉琼结束了一上午的活,正准备回家。

  潘玉琼的公公患有心脏病,婆婆残疾,都丧失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全家靠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维持着。潘玉琼一家被划为贫困户。

  “其实俺也想出去打工,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实在离不开。”得知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她第一个报了名。“农忙时忙庄稼,平时照顾家里,一月下来还有近2000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潘玉琼满意地说。

  旧城镇以就业扶贫为重点,协调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孝善扶贫、迁建扶贫等各项工作,2018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基本脱贫。目前全镇共有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2988户6886人,其中,滩区619户1547人。

  “目前,部分村庄进行了土地流转,建设集约化农业,如采摘园、种植园,村民每年不仅有土地租金,还能进园干活,挣两份工资。”旧城镇扶贫办公室主任张震说,目前正在建设的4个村台共规划5个创业车间,进驻企业已对接好,为服装、家具等容纳劳动力多的产业,保证了村民搬到村台社区不失业。这些举措都保证了脱贫质量,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关键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合村的陈景玉,在镇政府的引导下,承包了200亩土地,每年下来有近10万元的纯收入,成为三合村首批脱贫人员。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小麦,陈景玉又动起了“心思”:“俺想趁着自己还有把子力气,把村里的土地多流转些,再承包400亩地。”

   积极破解疫情下外出务工难题

  外出务工,是旧城镇黄河滩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常年外出务工村民占三分之一。

  而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原本准备年后外出务工的村民增添了些许波折。

  滩区群众急得“跺脚”,旧城镇相关部门更是坐不住。春节过后,滩区有近6000人外出务工,打工的收入是不少家庭几乎全年开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脱贫攻坚进度就会受影响。

  为此,旧城镇政府工作人员挨家登记、收集村民外出务工意愿、意向,协调医院进行医疗检测,并出具健康证,务工地有关方面及企业共享互认,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此外,还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在工作中自我防护的意识,全力为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村民“保驾护航”。

  据张震介绍,截至目前,滩区中已顺利外出务工的村民占八九成,而对于因疫情无法外出的村民,就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我年后准备到南京打工,结果被疫情耽搁了。”三合村村民陈景国说,旧城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安排他到三合村村台建设工地工作,还是干着原来的活,工资却没少拿。“我在村台工地上打工,每天能挣近200元,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对于现在的工作,陈景国很是满意。

(大众日报记者 赵念东 王兆锋 通讯员 丁秋松 房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