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光家产苦寻致富路 千里"学艺"买原料家中制毒

10.02.2015  18:02
  

毒贩被便衣民警按倒在地。



  

制毒 现场。



  蒙阴县的赵某打小家庭贫困,面对困境,赵某颇有开拓精神,他贷款40余万元开办了手机店,却因吃喝玩乐,疏于对店铺的管理导致入不敷出。为朋友担保贷款,因为对方的逃跑也落到了他的身上,更让他雪上加霜。

  为了能早日摆脱泥潭,他不惜触犯法律,选择了一条制毒的不归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触碰法律这条高压线必定会受到惩罚,2月2日蒙阴警方将赵某抓获。

  围捕毒贩 捣毁毒窝

  2月2日晚8时许,在蒙阴街道西洼社区,十几位便衣警察悄悄地向一处民宅聚拢。按照指挥员的指令,民警们迅速散开,从四个方向将民宅团团围住。

  这是毒贩赵某的家,一座普通的民房,只是那高高的围墙、深深的巷道和院墙上插满的碎玻璃显得有些神秘。

  就在民警欲翻墙而入时,狡猾的赵某有所警觉。黑暗中,只见一个黑影从房顶跃上高高的院墙,然后沿着院墙向南跑去。

  “警察!站住!不然就开枪了!”黑影还在院墙上飞跑。“”的一声枪响,黑影被迫跳回了院子。

  仅几秒钟的时间,过道的院门突然被打开,黑影从院子里窜出,他前脚还没有落地,就被守候在门口的几名警察就势摔倒在地,拷上了冰冷的手铐。

  在随后的检查中,民警在这个院落的偏房内发现了一套完整的制毒设备,以及一些制作毒品甲卡西酮所用的原材料。在反应釜中,民警还发现了一些甲卡西酮半成品。

  交友不慎 负债累累

  赵某是蒙阴本地人,自幼家境贫寒,只有小学文化。他为人仗义,在社会上很有人缘。

  2008年,赵某贷款四十余万,在蒙阴城区一繁华地段开了一家手机店。刚开始,生意还算兴隆,可没几天,他的一些狐朋狗友整日蹭吃蹭喝,好端端的手机店很快入不敷出。到2012年,赵某已是负债累累。这四十万元的贷款成了他沉重的负担,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妻子也曾因为生活拮据多次与其吵闹。

  尽管如此,赵某还是爱面子,不愿在朋友面前表现出经济拮据,也就是这一年,赵某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因经营不善赔了钱,举家外出躲债,而赵某为其担保的三十万贷款,也由此落在了赵某的身上。为了替朋友还债,赵某将自己的手机店转让了出去,而且还多次外出打工。

  为了还债,赵某把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老婆孩子也不理解整天吵闹。他稍有清闲就一心琢磨着如何挣钱,怎样挣钱来得快。

  千里寻师 异地结盟

  落魄的赵某不甘沉沦,一心想寻找机会想东山再起。于是,他不断地在网上搜寻发财致富的路子,可总是一次次碰壁。

  2012年末,赵某发帖征询致富门路,一个陌生的回帖让他看到了希望。对方在其答复中称有一个挣钱的好路子,原料充盈、操作简单、市场紧俏,就是有一些风险。

  赵某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决定试着与对方取得联系,再进一步交流中学习发财的经验。私聊中,赵某了解到对方叫郭某是山西人,此人所说的发财就是制造冰毒或甲卡西酮等毒品,而且,郭某掌握着制造毒品的全部流程。

  郭某的话对赵某来说宛如黑夜里见到了明灯,于是他不断地在网上搜索制造冰毒的方法,而且还按照要求购买的一些瓶瓶罐罐,可是几经尝试均遭失败。无奈之下,他再次在网上找到了郭某。郭某表示,只要赵某有兴趣愿意手把手地教会其制造毒品。

  2013年春节刚过,赵某决定远赴山西,找郭某拜师学习制造毒品,力求借助制毒在经济上打个翻身仗。赵某虽然是小学文化,但是十分聪明,只是几天的接触,他就能利用简易的工具制造出成色很好的毒品。随后,两人合伙经营毒品,由赵某负责制作,郭某负责销售。

  2013年5月,为了毒品提高产量,郭某从上海用38000元的价格购买制毒工具一套,悄然安装在赵某的民房中。而赵某则不断地出入化工市场去购买易制毒原材料,两人从此放开手脚制造毒品。

  街道飘异味 引群众举报

  就在赵某、郭某运作制毒的同时,蒙阴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也在忙碌当中。2014年下半年,一条有价值的线索被民警们侦知。有一批易制毒化学品流入蒙阴,接货人是蒙阴西洼社区居民赵某。同时,有群众举报称,蒙阴城区赵某家有时会传出一些怪味。

  职业敏感使民警们对赵某多了一份注意,这个赵某有制毒的嫌疑!民警立刻对赵某的居所以及他的行踪进行了布控,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赵某并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2015年1月10日傍晚,赵某一位山西的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大推瓶瓶罐罐。民警感觉有异,决定继续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