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处: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山东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

03.09.2014  19:14

      2013年,艺术处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筹备十艺节为中心,积极争取文化部的指导与支持,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市文广新局、各艺术院团和演出场馆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舞台艺术创作取得可喜成绩

      我省15台重点剧目入选参加十艺节文华奖评比展演。其中,3台剧目荣获“文华大奖”(占本届文华大奖剧目总数的21%);1台剧目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10台剧目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占本奖项剧目总数的22%);1台剧目获“文华剧目奖”;1人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本届全国21人获此奖),此外还获得33个文华单项奖。创下了历届艺术节一个省份参赛和获奖数量之最。

在十艺节各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活动中,我省入选作品数量、获奖作品数量、获奖等次也均位居全国前列。全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评奖中,我省9组作品入选并获得4个优秀演奏奖、4个演奏奖、1个鼓励奖;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全国181个作品参加决赛,我省18个作品入选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组委会特别奖、评委会特别奖,入选数量以及获奖数量、获奖等次全国第一,实现了山东在全国大型舞蹈赛事中历史性的突破。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节目展演我省参演剧目也都获得一致好评。

      除十艺节活动外,省京剧院刘建杰、省吕剧院吕淑娥分别荣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山东省吕剧院《百姓书记》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付焕涛获优秀表演奖;省柳子剧团《选民老冤蛋》参加文化部“全国小剧场戏剧展演”获“优秀剧目展演奖”;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作演出的《萧城太后》荣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剧目金奖”及五个单项奖;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中,沾化县渔鼓戏剧团创作演出的《墙角》、阳信县艺术团创作演出的《闹猪场》,双双获得小戏类优秀剧目奖。沾化县渔鼓戏剧团的《枣园夜曲》、博兴县扽腔剧团的《牛老邪赔礼》获得小戏小品大赛剧目奖。

        二、十艺节筹办工作顺利圆满

      )文华奖剧目演出及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组织工作圆满成功。 十艺节的演出是历届艺术节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处作为十艺节组委会剧目演出部的核心力量,前期组织筹备工作到位,艺术节期间全省各演区运转情况良好,剧场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演出安排、衔接紧密,全部180场演出顺利圆满,近20万观众走进剧场,零失误、零事故,零投诉。

十艺节全国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涉及全省12个市,在剧目演出部的统筹协调下,各市组织服务工作周密细致,受到文化部和评审专家、参演单位一致好评,承办展演活动的12个市和省文化厅先后被文化部授予“组织工作奖”。

)文华奖评审接待及参演院团接待 工作 备受好评。 组织好十艺节参演院团接待和评委接待,是我们在十艺节期间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十艺节期间,我们先后接到数十份评委和院团的感谢信、表扬信。一致认为山东的评委接待及院团接待服务周到细心,工作严谨细致,体现了山东人热情好客、淳朴敦厚的风范。

)十艺节邀请演出、祝贺演出剧目展演异彩纷呈。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文化惠民主题,将原计划中20台邀请演出剧目扩展为“十艺节`百场下基层'优秀邀请剧目演出”、“十艺节祝贺演出剧目”、“`迎十艺 庆十一'省会优秀剧目展演”,组织省内外30余台优秀剧目于十艺节开幕之前在全省城乡展演,受到基层群众热烈欢迎,为十艺节的成功开幕营造了良好氛围。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扎实推进 务求实效

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从创作到演出和各项活动的组织,我们均作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周密的工作方案,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前后衔接,都做了细致的工作流程,责任到人,确保不出漏洞,不留死角。整个十艺节期间,艺术处的全体同志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各单位抽调来的同志,围绕夺取筹办工作和参赛工作“两块金牌”的目标,忘我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出色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十艺节筹备工作中,我们的同志也得到了锻炼,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大大提高。

      三、组织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一)组织开展了“喜庆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2013年元旦春节演出活动。本次活动累计完成各类演出6900多场,观众600余万人次,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在全省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

(二)开展“文化走亲戚  送戏帮包村”文艺演出工作。1月下旬,组织省直文艺院团百余名艺术家,深入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由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帮包工作组负责的刘楼等五个行政村,进行慰问演出,为当地群众送上了5场精彩的文艺节目,上万人次的村民观看了演出。

(三)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要求,在全省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0000场”活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坚持以服务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心遴选优秀文艺剧节目,深入全省广大农村(社区)开展送戏演出活动,累计演出场次达21033余场,超额1倍完成任务,有力推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四、其他活动有序开展

(一)支持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做好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策划工作。 根据省领导指示,组织省内专家积极参与海北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策划工作,并组织接待海北州民族歌舞团参加十艺节祝贺演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受到海北州及省领导的好评。

(二)举办全省文艺评论培训班、舞蹈演员职业鉴定培训班。 培训班于11月28日至12月4日在山东大学举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结合十艺节艺术创作,研究探讨如何加强我省文艺评论工作,推动山东舞台艺术繁荣。会同人事处,组织举办了2013年全省舞蹈演员职业鉴定培训班。

(三)筹办第五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展演。 展演作为“文化惠民生  全民共欢乐”2014年全省文艺院团元旦春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2013年12月26日至2014年1月25日在济南举办。以促进文化交流、普及话剧艺术、丰富文艺舞台为目标,将有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17台小剧场戏剧参演。

(四)美术方面工作。 深入省美术馆、山东画院调研,并支持省美术馆承办全国美术馆年会,支持画院举办“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活动。

(五)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学习中央精神,查摆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与文化部积极沟通,按照中央精神和组委会统一部署,淡化过多的评奖,简化各种活动的仪式,杜绝铺张浪费,突出文化惠民,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2014年艺术处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讲话精神,深化改革,转变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着眼未来,抓长效机制、抓基础建设、抓文化惠民,全面推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院团改革、创新。

一、加快推进繁荣山东舞台艺术长效机制的建立

加快推进“4+1”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和“关于建立长效机制扶持和推动我省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比赛、艺术评奖活动的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从艺术精品创作、地方戏发展、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扎实推进我省艺术可持续发展。

二、继续扩大十艺节创作成果的后续效应

一是巩固十艺节创作成果,发挥精品剧目的后十艺效应,推动艺术节创作剧目的演出,在演出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艺术上进一步打磨提高,全面向精品迈进,夯实山东舞台艺术强省基础。

二是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艺术作品向演艺产品转化。推动十艺节创作剧目中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作品进一步开拓市场,结合山东演艺院线的建立与运行,组织优秀剧目在全省进行演出,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是进一步加工文华大奖剧目吕剧《百姓书记》,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优秀教材,准备进京汇报演出并筹备全国巡演。

三、强化艺术骨干人才及青年后备人才培养 

初步计划,举办戏曲编剧高级研修班、舞台灯光设计培训班、音响师培训班,解决我省舞台艺术急需人才。

举办全省文艺院团主要演员高级研修班,着力强化各艺术门类领军人物和各院团主力演员的培养。

根据我省艺术工作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资助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进修。从全省范围内遴选艺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编剧、戏剧导演、舞蹈编导、作曲等中青年专业骨干到国内重点艺术院校学习、深造。

四、打造山东文化品牌,扩大“齐鲁戏剧”影响力

初步计划,2014年举办两次较大规模的晋京展演活动,提升“齐鲁戏剧”在全国的影响力,打造山东舞台艺术知名品牌。一是举办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从我省参加十艺节获奖剧目中精选6台戏,在国庆节前晋京进行集中展演;二是举办山东梆子精品演出周。五一前后,选调我省4个最优秀的山东梆子院团,各带一台新创作剧目和一台经典传统剧目,晋京举办山东梆子精品演出周。

五、继续做好做好文化惠民演出工作

      (一)开展艺术精品“四进工程”。组织发动省直文艺单位遴选优秀剧节目,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工地”活动,举办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活动,保障少年儿童、基层社区群众、部队官兵以及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权益。

(二)举办“老百姓最喜爱的戏”——优秀小型戏剧(戏曲)新创作剧目展演。从各级文艺院团尤其是县级以下剧团(含民营剧团和文化馆站演出团队)创作剧目中,选取深受百姓欢迎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秀小型戏剧、戏曲作品,举办交流展演,推动小型戏剧作品的创作。

      (三)全面推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实施;继续组织好“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0000场”演出活动和新年春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六、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制定新的规划,推动艺术创作。

(一)加强文艺理论研究。深入开展调研,组织推动山东舞台艺术发展的专门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对山东十艺节创作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讨、分析,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下一步全省艺术创作总体规划,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推动山东舞台艺术创作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采风,开展“中国梦”主题创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省内艺术创作人员、画家,深入革命老区、农村、工矿、部队、工地等建设一线,体验生活,感受现代山东人的时代精神风貌,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

(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创作力量,挖掘山东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山东历史文化题材剧目创作。

七、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比赛评奖,争取佳绩。 组织我省剧作品积极申报参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三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2013-201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第七届中国京剧节”、“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全国地方戏(南北片)展演等全国性比赛评奖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积极参与文化部京剧、地方戏、民族音乐、杂技、曲艺等方面的扶持工程的申报。

      八、美术方面工作

(一)推进“全省精品美术作品创作工程”。继续扩大十艺节全国美展的成果,发挥我省筹备十艺节过程中形成的创作优势,组织重点作者打造美术精品,力争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取得优异成绩。

      积极参加其他全国性美术类展览、交流活动。

(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会议精神,开掘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山东历史文化,搞好山东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

      (三)筹备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按照《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的通知》(文艺函[2013]1609号)要求,组建普查工作机构,做好我省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规划方案,分阶段扎实开展全省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美术工作的调查研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推动“齐鲁画派”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