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艺术家胡奉林:让石刻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28.02.2016  16:14

一顺石刻法代表性传承人胡奉林

    一顺石刻法发源地是济宁市金乡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碑刻成风,石刻艺人人才辈出。胡氏一顺石刻法即是这一带独树一帜的民间技艺。

  自8岁起学习书法、绘画,12岁起学习祖传的石刻技术,这就是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奉林。

  把刻刀当作毛笔,才能字字有神韵

  一顺石刻法是石刻者自书自刻式的一种特殊刻字技法。石刻者可先用毛笔在石板上书写,再用钢凿顺着字的笔划向一个方向引刀雕刻,这就要求石刻者除具备一般手工雕刻技法外,还要有较高的书法功底和文化修养。这种技法刻字速度较快,且刻出的字既生动流畅又庄重秀美。可见学好这种石刻法的难度。所以一顺石刻法的传承者到今天已经寥寥无几。

  胡奉林是金乡县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自幼喜欢书法,在爷爷的熏陶下,从小对石刻有着浓厚的兴趣。据胡奉林介绍,想要刻好字首先要在书法上下功夫,只有练了一手好字,才能在拿起刻刀时也像写毛笔字一样字字都有神韵。

  把对党的热爱融入碑刻艺术中

  胡奉林的爷爷在抗战时期是名铁道游击队员,爷爷身上的红色精神也深深的影响着他,胡奉林希望把对党的这份热爱也融入碑刻艺术中。2004年,在爷爷的鼓励下,胡奉林用全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买来一车青石板,开始用祖传的一顺石刻法雕刻《邓小平文选》。胡奉林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一直刻到深夜才休息,经过了5年的呕心创作,《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的26万字,被他用正楷体刻在211块石板上,成为当地一大人文景观,

  2010年10月1日,近5万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终于镌刻完毕,经过300多个日夜的努力,一共用掉石材55块。现在,这块巨幅《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碑刻作品矗立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里,观者无不为之惊叹。

  与时俱进,希望时刻艺术能走进百姓家

  “要想学成石刻这门手艺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毅力,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现在胡奉林在自己家乡的一所中学当书法老师,他希望能在任教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定天赋又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将一顺石刻法也一并传授出去,让这门手艺得以传承。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手艺也应该与时俱进。最近,胡奉林正在研究创作一些更贴近百姓生活的石刻作品,如可以放在家里或办公室的摆台、石刻艺术品等,让一顺石刻法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希望这门手艺不仅是在博物馆、文化馆里才能看到,以后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门手艺,将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胡奉林说。(记者 马文文)

作者:马文文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