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山东频道:头条新闻:(回眸“十二五”)建设节水型社会 山东增产增效不增水

13.11.2015  16:34

  今年9月,山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水利部验收,标志着该省成为全国首个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示范省。十二五期间,山东以约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占全国7%的人口,支撑了占全国10%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效显著 

  2011年,立足于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山东经主动申请成为全国七个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省之一,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探索,该省在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监督考核等方面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刘肖军告诉人民网记者,与试点前相比,山东用水总量由2011年的224亿立方米下降到2014年的214.52亿立方米;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1.3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20.6%,居全国第二,比全国平均水平59.5立方米低8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 2011年的0.606提高到2014年的0.627,比全国平均水平0.53高出近20个百分点;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1年的38.1%提高到2014年的67.4%,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在国务院组织的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山东省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 

  注重顶层设计 形成水管理六大体系 

  记者了解到,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山东不断健全完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3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近20项政策文件,又于2015年启动了《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初步构建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体系,顶层制度设计基本完备。 

  按照《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该省制定并分解下达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全面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完成了水权的量化分配,并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工作,为实行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 

  该省还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程体系建设,构建起多库串联、河渠纵横、水系联网、城乡一体的现代水资源调配网络,实现了黄、淮、海三大流域互联互通,地表、地下、黄河、长江“四水”联合调度,防洪、供水、生态复合功能兼具。截至目前,该省年取地表水50万立方米、地下水10万立方米的非农业重点取用水户远程实时监控率达到80%以上,现代水网建设成效明显。 

  在对水资源监督管理方面,该省也建立了最严格的监管体系。一是严把论证许可关,实行源头控制;二是严把计划用水关,实行“年计划、月调度、季考核”; 三是严把计量收费关,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将在今年底全面实行。 

  为强化体制创新,山东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体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共有3批共4个市、42个县(市、区)被授予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市或县(市、区)。 

  此外,山东确定自2013年起对各设区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由此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评体系。 

  节水优先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刘肖军深有体会的说,几年来,山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以健全的法规制度为前提,出台了政府规章1部,省委、省政府文件3件,省级规范性文件20多件,全省各级配套制度文件近千件,使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以现代的管理理念为引领,以量化评估为动力,以依法监管为保障,确保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刘肖军告诉人民网记者,进入“十三五”,山东将进一步修订该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重点工业产品取水定额等行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建立节水长效激励机制,科学制定下达各类取用水户的取用水计划;严格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从严控制新增取水许可审批,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 

  他表示,山东还将稳妥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按照法定的征收范围、标准、程序征收水资源费,基本建立起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相适应的重要取水户、重要水功能区监控体系,建立推行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并坚持从严从实,强化责任考核,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