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泉范儿 孝文化最具人情味儿的“泉范儿”

11.09.2014  11:40

 

  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

  住在百花公园附近的济南市民大都喜欢在闲暇时到公园里去走一走,有时也会走进公园的西门外北侧的另一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场所——闵子骞墓遗址,现在这里是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而以闵子骞为代表的孝文化,在济南应算是一大经典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泉范儿”。

  说起闵子骞,很多上了年纪的济南人都能讲出他的故事。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闵子骞是孔子高徒,生活在春秋末期,名损,字子骞。在孔子的徒弟中,闵子骞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不过,他为人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而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虽然已无从考证,但却一直在民间流传,闵子骞也因为“孝”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现在的闵子骞墓遗址被改建成了孝文化博物馆和济南石刻艺术博物馆,里面除了整修好的闵子骞墓外,在东侧长廊的墙壁上还绘制有二十四孝的传说故事。闵子骞的传说和这处闵子骞墓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许多人专程到此祭祖、观光。

  以闵子骞为代表的孝文化是最具亲民性的一种济南传统文化。

  其实,除了济南市区的闵子骞外,济南的长清区和平阴县也有着自己的孝文化。近年来,长清区通过打造孝文化讲坛、筹措“慈孝基金”、建立孝文化微信平台等方式为传统孝文化的发扬提供新载体,孝文化已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在长清区孝里镇孝里中学的林荫小道上,两旁的孝言、警句时刻提醒着学生要牢记做人的根本,树立“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中华孝文化广场中孝的元素随处可见。

  据考证,宋熙宁七年(1074年)济南就设置了闵子骞祠,元天历年间又在此建闵子书院。所以其传说多与地方风物相结合,具有浓重的济南特色,而闵子骞等古代先人的传说教育着一代又一代济南人,闵子骞成为孝道的化身、济南的名片,随着故事的传承流传千古。如今,闵子骞墓所在的街道被命名为“闵子骞路”,体现出泉城人民对这位先人的崇敬之情。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理念。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济南人历来重视孝道,而这种重孝尊老的优良传统也是济南人最有人情味道的“泉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