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创新 “十个一”活动载体  构建气象科普工作体系

05.01.2016  16:39
        山东莒县气象局近年来,注重资源整合,面向社会公众,创新“十个一”活动载体(一馆、一站、一员、一屏、一书、一台、一报、一端、一网、一平台),构建气象科普工作体系,推动气象科普向不同阶层推进,打造具有莒县特色的气象文化品牌。
  “一馆”即浮来山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技馆是科普宣传的主阵地。莒县浮来山气象科技馆自2015年6月1日正式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先后有山东电视台小记者团、日照黄海晨刊小记者等多个记者团和学生参观气象科技馆。
  “一站”即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我局建设了4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协助县气象局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技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协助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宣传和推广工作。
  “一员”即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员是农村科普宣传的主体,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0年8月23日下发《莒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通知》(莒政办发[2010]38号),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和气象信息服务站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做好建档、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工作实效。据统计,2015年气象信息员发布信息达155350人次,为农村基层政府做好灾害防御工作作出积极贡献,被群众称为“平安使者”。
  “一屏”即气象预警多媒显示屏。莒县在20个乡镇、“三库、两办、两河、一城区”建设了28个气象预警多媒体显示屏,实现了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同步实时显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莒县气象指数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气象科普知识等内容,让气象服务更贴近民生。气象预警多媒体系统实现突发气象预警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大大提高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为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气象服务。
  “一书”即《莒县自然灾害防御知识》,中小学教育读本。为普及在校学生的自然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学生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莒县气象局会同莒县教育局、莒县公安消防大队、莒县地震局编写的。本书气象部分从灾害的形成、分类、危害特点、防御方法等方面对气象灾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中小学生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升了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一台”即莒县气象局气象台。通过开放日,让小学生走进气象局,通过参观气象观测场、人工增雨发射架、预报会商室、气象主题公园,了解各种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提高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进一步丰富了气象科普知识。将充分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一报”即莒州气象报。莒县气象局以“科技气象、服务民生”为主题,以服务好“三农”为目的,精心策划、创办了《莒州气象》报刊,设有天气预报预测、科普园地、气象文化、行业动态、气象为农服务,使之成为莒县气象事业的宣传园地和社会各界了解气象工作的重要窗口,并成为莒县气象局对外服务的一个品牌。
  “一端”即莒州气象手机客户端。“莒州气象”“手机APP客户端上线运行。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满足您个性化、差异化的独特品味。设置了气象科普版块,让社会公众了解更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气象背后的知识。公众可通过手机,简便快捷地查看最新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和其他专业气象服务产品。
  “一网”即莒州气象网。网站设立了气象科普专栏,内容包括“气象百科”、“灾害防御”、“监测预防”等模块呈现在了广大读者眼前,文章涵盖知识面广、语言清新通俗、引人入胜,具有很好的可读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普及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增强市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平台”即莒州气象微信公众平台。以微信为载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与科普宣传将成为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与科普宣传工作的新领域,微信作为新兴气象灾害预警与科普宣传传播渠道的优势。可通过微信气象公众平台建立灾情收集属性,通过引导用户,第一时间获取用户从天气过程致灾地区反馈的实际情况,将预报、实况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应急防御、防灾抢险提供科学决策。我局将不断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创气象科普宣传和服务的“新模式”,既促进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增进公众对气象工作的了解和对气象舆情的正面引导,也有利于维护气象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提高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吴立滨)

  责任编辑:Z12
一图读懂|看章丘如何全域出彩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新华网
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举行
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现新华网
济南章丘法院强制腾房 一日成功交付两处房产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强制腾房行动,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