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身不由己,回归平静真难

13.10.2014  18:34
获得诺奖后,坐回书桌很难!”今年4月21日,在中央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4周年纪念活动上,作为主讲嘉宾的莫言感叹。“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有行为都被政治化了,就像得了诺贝尔政治奖一样,一会儿说我乡愿,一会儿说我奴才,一会儿说我叛徒……我都找不到自己了,完全被娱乐化了。

2012年12月9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文学讲座

  “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零点三十分,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讲故事的人》。演讲中,在谈到获奖给自己带来的争议时,莫言如是说。 记者高家涛

  ●我现在最希望回到我的书桌前坐下来写小说。也有人说,一个人一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就再也写不出好东西了,但是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加入这个优秀作家的行列,打破这个魔咒。

  ●很多媒体来采访我,我在北京不胜烦扰,就躲到高密,但高密也不是世外桃源。出现了很多关于我的负面消息,面对谣言我心烦意乱,没想到通过诺奖,我发现这么多人恨我。诺奖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人情。

  ●刚开始我确实有点不适应,包括在网上很多对我的议论和批评,我也很生气。后来渐渐感觉到大家关注的、议论的、批评的这个人跟我本人没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在用他们想象力塑造着另一个莫言。所以我是跟大家一起来围观对另一个莫言的批评与表扬。

   作协副主席莫言

  “不是一个行政职务

  “有人把我说成作协高官,我觉得要么是恶意的,要么是不了解情况。这个作协副主席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任何的福利待遇。每一年开会安排到主席台坐一下,所以希望你澄清一下作协副主席在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要误以为是高官了,就是一个荣誉称号。

  获得诺奖后,作协副主席的身份为莫言带来一些争议,2012年10月30日,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回应。

  莫言同时“澄清”自己的这一身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从来都不是一个行政职务,陕西的陈忠实、上海的王安忆、北京的张抗抗都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有十几个副主席,大家都是挂名而已。只有驻会人员他们才有行政级别。

  实际上,类似质疑声自莫言2011年当选作协副主席之后就没断过。

  刚当选时,莫言说,“很多朋友比我更合适这个职位,感谢作家们信任我、推举我,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至于这一身份会不会影响写作,他说,“作协副主席只是个虚名,也没什么工作,就是一年开几次会,不会影响我的创作。

  在获得诺奖后,这一质疑声一度被放大——作协副主席身份与获奖有没有关系?

  获奖后第三天,莫言在家乡的记者见面会上被追问这一问题。莫言对这位记者说,“诺贝尔奖是文学奖,不是政治奖。”他说,自己尽管是在体制内写作,但“我是从人性角度写作,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

  莫言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作品:“读过我作品的人,知道我是有批判性的。”“如果是读过我的书,就会知道我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凌厉和严肃的。上世纪80年代写的《酒国》、《十三步》、《丰乳肥臀》等都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我的多数作品都是在体制内创造的,这并没有影响它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写出人性的作品可以超越体制和国界,为全人类所理解。”莫言说。

   “嘉宾”莫言

  “我完全被娱乐化了

  “获得诺奖后,坐回书桌很难!”今年4月21日,在中央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4周年纪念活动上,作为主讲嘉宾的莫言感叹。“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有行为都被政治化了,就像得了诺贝尔政治奖一样,一会儿说我乡愿,一会儿说我奴才,一会儿说我叛徒……我都找不到自己了,完全被娱乐化了。”莫言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

  尽管在刚获奖之时,莫言曾感叹“一周之内出席大小活动10多场”之苦,也曾通过媒体“声明”:“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

  但显然,各种活动仍未“放过”莫言。

  甚至在2012年年末,莫言成为各大卫视春晚的争抢对象,一家卫视以特邀嘉宾的身份邀请莫言及其夫人参加跨年晚会,为“最美中国丽人”加冕,而另一家卫视甚至把出场费抬至1200万。

  对此,莫言予以拒绝。他说,作家最重要的不是开会和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写作。莫言还表示,诺贝尔奖对作家来说往往是一个“死亡之吻”,他要尽量避免这种结局。

  今年4月3日,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在与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对话时表示,获奖后自己频繁出现在各种活动上,但这已经是他将大部分邀请拒绝后的结果。“有10次邀请我顶多答应1次,人经常处在身不由己中,我也不愿意来今天的活动,这个题目我也不想谈。但是不讲我愧对澳洲同行,对不起今天到场的人。

  5月15日,在北京大学“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中,莫言再次为这一问题“叫苦”。莫言说,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自己长期以来深受诺贝尔奖之扰。他更不无幽默地对参加活动的另一位诺奖得主杨振宁表示,觉得自己在获奖后成为了一个“供大家研究的科学对象”。

  不过,莫言的“叫苦”似乎并不为活动主办方“理解”,在近期举办的“文化中国多闻多思学术论坛”、“非虚构写作大奖”颁奖等活动现场,莫言仍分别以主讲嘉宾或颁奖嘉宾等身份出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