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放生变“杀生”

15.04.2016  09:52

  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放生”在人们的印象中,可谓是一件有益无害的大好事,它一方面符合护生行善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符合保护环境的时代潮流。但善意的放生在不经意间却会演变成“杀生”,一旦破坏了生物链条,生态影响不可估量。

  近年来,不仅在济南市,就是在全国来说,放生侵害生态环境的案例不胜枚举。这其中有放生鱼、蟹、蝴蝶的,甚至还有放生老鼠、毒蛇的,更有放生外来入侵物种的。爱心泛滥的结果是,放生的动物往往要么死亡,要么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经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有:2014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贴沙河惊现大面积鱼类死亡。据河道工作人员分析,这可能是由于爱心人士盲目放生造成的,因为天气闷热水中缺氧,过度放生导致鱼儿窒息。

  2014年8月,有“爱心人士”在其微博大秀放生祈福事件,而放生的对象竟是毒蛇,其中更有五步蛇以及眼镜蛇等剧毒蛇种,而放生的地点是广东省内某公园。

  同年11月,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一农村发生荒诞一幕:有5人“放生”上千只老鼠,自称是为“赎罪”、“做善事”。村民得知后异常愤怒,自发围捕放鼠人。

  今年3月以来,有人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附近的山里,放生了300余只狐狸和貉,这些狐狸咬死了当地村民养的家禽,并有一部分已经死亡。

  类似的放生事件层出不穷。山东大学动物学教授王金星表示,盲目放生尤其是外来生物对于本地生态的破坏不可估量,往往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危害程度也得看实际情况。他指出,应该反对盲目放生,一些看似常见也不具有攻击性的生物到了外地,也有可能危害当地生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兔子被欧洲殖民者带到澳大利亚,由于它在当地草原没有天敌,大量繁殖后啃食大片草地,从而对草原造成伤害,也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

  看着不时见诸报端的各类盲目甚至是野蛮的放生行为,尤其是就发生在身边的巴西龟、鳄鱼龟等外来物种在大明湖等水域的随意放生,我们禁不住捏一把汗——这些适应能力极强的外来物种,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强占本地物种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本地物种如何能经受得了?

  当然,完全禁止放生也不太可能,但放生者务必要充分考虑放生区域的生态环境,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到科学、合理、有序放生,切莫再让好心办了坏事,让放生演变成“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