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07.12.2015  19:00

淄博市周村区审计局 牛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受我国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民营企业“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日益凸显,民营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与其发展速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全面建立民营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实现民营企业的良治,已成为保障我国民营经济长期良性发展的不二选择。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大多数民营企业负责人对内部审计作用缺乏应有认识

在对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和发展情况调查走访中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大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意义不大,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管理“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有些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民营企业管理高层随意撤并内部审计机构、撤换内部审计人员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这一问题上,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高层逐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并没有现成的法律规定及理论、准则指导。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效仿以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它的首要职能是监督,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指令对本级各部门、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致使审计的起点和定位不高。
      (三)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在家族式企业当中,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各机构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以及反映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时难以真正把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手段落后,审计方式传统、僵化
      民营企业中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技术还不太熟悉,多数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查账的传统方式上。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下、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作用的发挥。尽管有些民营企业形式上有“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但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这种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在对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和发展情况调查走访中发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原来从事财会工作,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但掌握的审计知识较少,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连起码的财会知识都相当贫乏,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另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制度建设滞后,缺少指导性较强的操作规范。

二、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应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和加快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尽快建立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法律体系

应尽快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建议国家及早制定出台一部《内部审计法》或《内部审计条例》,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体系,把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倒逼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走上正轨,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到统一的审计法律体系之中,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健康深入开展。

(二)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

恰当的组织模式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也不可强求统一,应同企业自身模式和特点相结合。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以下模式:对于业主制和合伙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为内部审计外部化,即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事务所来完成;而对于公司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的理想模式则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顺畅发挥。

(三)切实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需要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也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考核办法,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员工的监督。为此,首先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客观、公正、诚实、守信是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前提。其次,优化审计队伍结构。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法律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中的比重。再次,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四)赋予内部审计应有的地位与权力

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首先提高民营企业管理高层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赋予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地位和权力。一是话语权,在公司内部有关重要会议上,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发言权、建议权和质询权,保证充分的审计话语权;二是知情权,具有参加有关方面会议和向有关人员查询及索取证明材料的权力等;三是审查权,给予对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内控管理及其它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审查与监督的权力;四是对审计结果的处理权和建议权,如责成被审计部门或个人纠正一切舞弊或不当行为的权力,对存在舞弊行为和玩忽职守问题的部门或个人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的权力等。

(五)适时调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理念和重点

当前,要转变和树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三种”理念:一是树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通过审计促进组织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和完善制度;二是树立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审计理念,以监督促管理,以服务增效益,通过对审计发现和揭示问题的处理、处罚和整改,最终促进组织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树立内部审计“管理+效益”的审计理念,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和内控有效性评价,促进组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从“查错纠弊”到“深入组织管理控制和整个系统运行领域”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民营经济稳健发展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更好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