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以文化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20.06.2016  16:54

  中央和省、市委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决策部署后,蒙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新孟良崮战役”,自觉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两手硬”,通过文化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持续动力,让贫困群众既富“钱袋”、又富“脑袋”。在全面托清底数基础上,逐村建立文化扶贫档案,明确“三个确保”目标:确保2016年全部贫困村解决无文化设施问题,每村一年免费送2场戏、有2名文化活动带头人、有2支广场舞队伍、有2套移动音响设备,贫困户至少看上1场免费文艺演出、得到1件文化娱乐用品;确保2017年,全部贫困村建有室内外文化设施,60%的村有演出小团队,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确保2018年,各项文化指标达到全市全省先进水平。

   一、坚持以文化人,激发脱贫致富源动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动扶贫开发,关键是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致富之技。一是在扶“志”上出实招。利用乡镇、村办公场所和闲置资源,大力建设历史文化展室、村情民俗馆,全方位展现历史沿革、民俗资源、红色文化、特色物产,留住乡村记忆,引导干部群众在传承沂蒙精神中认清历史责任、强化现实担当,在今夕对比中厘清发展思路、增强脱贫致富信心。目前,已建成乡镇文化展示室4个、正在建设3个,26个村情民俗馆投入使用。二是在扶“知”上求实效。在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围绕果业、兔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精心挑选一批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音像,实施送学上门。累计为贫困村配送图书5万册、音像资料1300套,农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了解致富信息、提高致富本领。比如,圈里村民夏焕成通过到农家书屋借书学习,掌握了电动车修理技术,去年到县城开了门店,年收入6万多元。三是在扶“德”上下真功。针对个别农村群众不愿承担赡养义务,农村留守老人物质贫乏、精神空虚等问题,大力加强贤孝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倡树尊老、敬老、爱老良好社会风尚,今年组织30个庄户剧团,围绕“脱贫致富、孝老爱亲、城乡生活新变化”,创作小戏、小品170个,下乡演出450场次。

   二、坚持以文富民,探索文化脱贫新路径。 发挥贫困地区自身文化特色、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开辟文化富民新路径。一是实施“文化低保”工程。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计划年内对全县5451个贫困户,每户赠送1件文化娱乐用品、2套吉庆春联;为偏远村贫困户免费安装直播星,每个贫困村免费配送1套移动音响;通过送戏下乡,让所有贫困人口至少免费看上1场高质量文艺节目。二是放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借助沂蒙煎饼民俗被列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影响力,坚持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协调共进。以煎饼加工龙头企业——六姐妹食品公司为依托,投资380万元建设山东煎饼博物馆,深入挖掘煎饼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全方位展示煎饼的历史渊源、流程工艺、革命记忆。鼓励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帮扶对子,在贫困村发展小麦、玉米、小米种植基地2500亩,建立加工点15个,直接带动加工煎饼贫困户390户,吸纳贫困人口在企业就业60多人,“六姐妹”煎饼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出口到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三是把民俗文化做成富民产业。以合作社和农村能人为依托,大力发展虎头鞋、虎头帽、沂蒙荷包、鞋垫等富有沂蒙特色的手工艺品。比如魏城社区由本村能人牵头,免费提供加工材料,组织25户贫困户制作虎头鞋、虎头帽,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每天能挣到五、六十元加工费。再比如,云蒙湖库区贾家花园村贫困户李桂霞,因丈夫残疾、孩子幼小,不能外出打工,守着一亩半分地艰难度日,去年以来通过传统手工艺品加工,不仅使自己脱了贫,还带起了16个贫困户。目前,全县已发展传统手工艺加工特色村8个,带动贫困户159户。

   三、坚持以文育人,营造向上向善新风尚。 为让农村文化活跃起来、农民精神世界充实起来,坚持不懈补齐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一是建好文化阵地。按照“建得起、用得上、推得开、可持续”的思路,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在每个农村社区建设一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覆盖18个贫困村。支持各村利用村内空闲场所、融入乡村自然风貌建设文化广场大舞台,形成“一村一景”,今年新建成17个,年内覆盖60%的贫困村。二是建好文化队伍。采取“走下去教、拉出来练”等方式,组织县内文艺骨干下乡村、驻基层,为每个村建起一支广场舞队伍,逐步把广场舞队伍培育成村内文艺小团队,文艺演出人员达到3000多人,庄户剧团发展到42个。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住农闲季节和“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组织基层文艺演出团队集中汇演,深入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活动,送演出到村、送文化上门。庄户剧团自编自导自演,把农村的新鲜事编入文艺节目,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天活跃在345个行政村,成为一支支“永不走”的党的政策宣传队。比如,联城镇常马庄村支部书记孔祥莲联合周边三个村的女支部书记,自发组成“支部书记文艺宣传队”,巡回到周边十几个村搞“小剧场”。她们说,“像计划生育、环境整治、赡养老人这些事,过去到群众家里十趟八趟啦不通,现在编成节目演出来,群众听得懂、好接受,思想通了,我们的工作就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