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贫困农民“背靠大树好乘凉”

31.03.2016  09:33

▲殷家岭村23户贫困户加入了李长富的养殖合作社,他们按投资(专项扶贫资金)比例享受年底分红。果树与长毛兔交织培植出来的产业大树,让蒙阴县的精准扶贫有了根深叶茂的底气。张学军这么有底气,还因为当地一家企业与他结成了精准扶贫对子。

  ▲殷家岭村23户贫困户加入了李长富的养殖合作社,他们按投资(专项扶贫资金)比例享受年底分红。

  “精准扶贫,必须立足于县域经济实际,尤其是产业经济实际,立足扶贫,着眼发展,这样的扶贫才能精准而又有永久的扶贫效果。基于此,蒙阴县精准扶贫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扶贫,这是全县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核心动力。而我们所选择的产业,必须覆盖到千家万户,否则带动能力就不强。”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说。
  王皓玉能这么说,是因为蒙阴县的两大支柱产业——100万亩果树,600多万只长毛兔。果树与长毛兔交织培植出来的产业大树,让蒙阴县的精准扶贫有了根深叶茂的底气。
两亩果园,年入万元
  垛庄镇蒙河村农民张学军和妻子都是残疾人。50岁的张学军因伤病左半身基本失去劳动能力,他还要供养正在上技校的儿子。“我看到希望了。”他说。
  张学军说的希望,是脱贫。他的希望在桃园和葡萄园。今年春天,他新建了0.8亩葡萄大棚,新栽了4亩桃树。建葡萄大棚、购买葡萄苗子共花了8400元,村里给补了5600元;桃树苗子是村里免费提供的。“果园里的活不重,我们夫妻俩能干过来。不要说脱贫,三四年后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走上致富路了。”3月2日,正在葡萄大棚忙活的张学军说。蒙河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军说,村里精准识别的35个贫困户,发展果业生产,都享受张学军一样的待遇。
  张学军这么有底气,还因为当地一家企业与他结成了精准扶贫对子。这家企业是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其实,张学军只是这家企业在这次精准扶贫中所结的贫困农户之一。这家企业的副总经理蒋廉发说,他们与当地63户贫困农民结成了精准扶贫对子。在这些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优先安排到企业上班,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现在,企业已经安排贫困户中的17人来上班。派不出人到企业上班的,可以利用土地资源,企业扶持他们种植黄桃、葡萄等。企业为这些种植户提供技术,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现在,这些贫困户已经发展起2000多亩黄桃园、葡萄园。
  经过30多年的开发治理,蒙阴县在荒山丘陵上发展果园100万亩,其中蜜桃面积就达65万亩。2015年,该县果品总产量达26.5亿斤,销售收入5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来自果品。
  “全县46万农民,人均2亩多果树。以桃树为例,2亩多地可以栽100多棵桃树,一年纯收入万元左右,三口之家仅靠2亩桃树就能基本实现长久脱贫。”蒙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广宝说。
  不仅如此,蒙阴县果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而且越拉越长。该县已经培植起像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一大批果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让果品在变成罐头、果汁等产品时,不仅让农民生产出来的果品有了稳定可靠的销路,企业在当地大量招用农民工,也让一大批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个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的同时,也保证了这个家庭免于贫困之忧。
          在蒙阴县,连砍掉的老果树、剪下的果树技,都有用武之地。果木可以加工成各种工艺品;果树枝粉碎后加工成菌棒,是生产食用菌的上好原料。该县仅山东御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一年加工菌棒就要用掉10多万吨果树枝。“我们用3斤木料加工出来的香菇菌棒,能生产1.5斤香菇。一个占地半亩的香菇大棚,一年至少有1万元的收入。”这家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经理类承坤说,“我们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拿出约40个大棚租赁给贫困户。一对夫妇可以管理两个大棚,有了两个香菇大棚,贫困户当年完全可以实现脱贫。

 

        百只兔子,年入万元  

  2011年,旧寨乡殷家岭村村民李长富联合村里的长毛兔养殖大户,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这个合作社有了新的任务:精准扶贫。

  李长富的合作社精准扶贫的依托是新建起来的养兔基地。这个基地建在村西一片荒废的山坡上,占地3亩。基地共投资35万元,合作社出资20万元,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出资15万元。基地交给合作社运营,前提条件是吸纳、带动村里的23个贫困户脱贫。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愿意养兔子的5户村民,合作社免费为其提供10只成年种兔,负责技术指导和注射疫苗,赊销饲料,保底价回收兔毛。一个贫困户家里只有一个人,合作社让其到基地养兔子,一年基本工资是1.2万元,干好了有奖金。2户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合作社实行托底帮助脱贫,既年收入不够省定脱贫标准的,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补齐。

  加入合作社的23户农民,按投资比例享受年底分红,这些贫困户的投资额就是注入到合作社的15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现在,基地里养着600多只优质长毛种兔。“根据我多年的养兔经验,价格好时这些兔子一年能有15万元的纯利,行情不好也能有5万元的收入。”35岁的李长富说。15万元,23个贫困户按比例每户有2795元的分红;5万元,每户也有930多元的收入。

  “我们这里草多、秸秆多,养兔子有天然的优势。”李长富说,一户养100只兔子,还基本不耽误农活。前些年行情好时,兔毛加出售母兔所产的小兔,平均一只兔子一年能收入200元。“就按一只兔子一年平均收入100元算,一个家庭养上100只兔子,基本脱贫。

  正是看中了长毛兔在农民脱贫致富上的巨大作用,蒙阴县益达兔业有限公司经理刘文友才从以前的养鸡,转移到养长毛兔上。现在,他的养殖基地里有7000多只长毛种兔,这些种兔系谱分明。“农民养兔子,近亲繁殖仔兔,导致兔子品质下降,兔毛产量、质量以及仔兔成活率都不理想。”刘文友说,他要做的是向农民提供优质种兔,引导农民养兔靠质量提高效益。他为此成立了合作社,并在企业内成立了扶贫小组,带动120个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蒙阴县长毛兔存栏量达600余万只,一年产兔毛4000多吨,长毛兔存栏量和兔毛产量均居全国县区第一位。这两个第一,拉动了该县兔毛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县已发展兔毛纺织企业12家,年加工兔毛5000多吨。“兔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决心把兔毛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这也是保证脱贫攻坚长盛不衰的一个关键性措施。”王皓玉说。

  到蒙阴县农村看看,很容易发现该县农民生产的这一特点:养兔和栽果树并存。三四口之家的农民,庭院里养着七八十只甚至几百只长毛兔,山坡丘陵上栽着三五亩甚至十几亩果树。有些农民干脆就把家建在果园里,兔舍当院墙,舍外是果园。果园里的杂草、果树叶可以喂兔子,兔粪又是果树的上好肥料。在这种相辅相成的生产循环中,农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培植大树,根深叶茂  

  山坡丘陵上栽果树,最缺的是水,最怕的是干旱。“天旱了,桃产量低不说,长得又小又难看,几毛钱一斤都没人收。”桃墟镇蒋沟桥社区村第一书记卢中彬说。因为缺水,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不解决水的问题,这里的贫困农民长久脱贫便成大问题。”卢中彬说。为此,他多方争取资金,新打了3眼大口井,对村南可容纳10万立方米的塘坝进行清淤,全社区的桃园有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同样是基于这一认识,省发改委第一书记工作队进驻的蒙阴县7个村,都把水利建设当作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工程来抓。他们共帮助7个村新打灌溉大口深井8眼、整修2眼,新建蓄水池5座,整治病险水库3座,增加灌溉面积6000多亩,使所帮包村的水利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2015年年底,王皓玉到云蒙湖生态区石家峪村调研发现,这个村有果园,道路也基本解决了,剩下的重要问题就是水。在2月份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议上,他说,解决果园灌溉问题是这个村扶贫攻坚的关键,“只要水解决了,果园收益提高了,就能保证面上脱贫攻坚户的巩固提升,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入。如果再解决好几个重点户脱贫问题的话,这个村的精准扶贫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蒙阴县这些年来,一直在致力于使农民脱贫致富的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该县坚持向荒山要财富,将水土保持、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和水利建设等各类支农资金,优先安排在扶贫项目区,与扶贫开发资金捆绑使用,以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治理,集中连片整山治水修路。到蒙阴县的上百万亩果园转转,就会发现蜘蛛网一样的生产路已经延伸到每一片果园。

  有了水,农民脱贫致富的果园和兔舍便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有了路,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树便有了四通八达的根系。有了水和路,蒙阴县贫困农民背靠的大树,才能更加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