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今年GDP6.7%左右 面临“流动性陷阱”威胁

26.10.2016  19:0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水平将维持在6.7%左右,但M1与M2增速“剪刀差”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流动性陷阱”威胁。

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仍然得到改善,其中青海省改善最多,黑龙江省改善最少。

经济增长水平维持在6.7%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发布《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

蓝皮书称,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整体上看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未改,但下行速度有所减缓,有些经济指标向好,预计2016年宏观经济总体稳定,经济整体增速不会低于6.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和深化,但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仍有很多不确定性,还需不断探索新的效率提升道路。

2016年中国经济整体下行趋势显著,但增长周期波动呈现向好的迹象。初步核算,2015年GDP为67.67万元,比上年增长6.9%。就2015年四个季度的具体情况来看,GDP同比增速分别为7.0%、7.0%、6.9%和6.8%。就三次产业增长情况来看,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08万亿元、27.43万亿元和34.16万亿元,同比增长3.9%、6.0%和8.3%。中国GDP年度增速在1990年之后再度“破7”,季度GDP增速则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7%,中国GDP增速已进入“6时代”。从趋势上看,经济增速“下台阶”过程仍未结束,2016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呈现某些向好的迹象。根据中国1992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数据,通过滤波分析去掉趋势项后发现,当前中国GDP增长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经济向好倾向明显。潜在增速下滑反映出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但受宏观政策影响,经济同时表现出周期向上波动态势。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水平将维持在6.7%左右。与此同时,CPI在经历了前几年比较明显的下降以后,逐步稳定在1%~2%。从变动的趋势看,如果没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CPI在这个区间的波动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可能面临“流动性陷阱”威胁

蓝皮书说,2016年6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4.6%,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M1和M2同比增速差值为12.8个百分点,达到自2010年1月以来的最高值。

蓝皮书称,“M1-M2”增速缺口不断扩大造成的资金“淤积”现象值得关注,造成M1“淤积”的账面原因主要是企业投资动力不足、产能过剩占用资金、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息差收窄等。我国货币政策总体宽松,存贷款利率都在下降,并且幅度还不小;货币投放的速度也不慢,2015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余额接近1.2万亿元,增速达到14.5%。

蓝皮书说,从经济学逻辑上来讲,放松货币相当于刺激投资,因为货币投放速度达到14%以上后,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货币流通,投资增速也应该在这个水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15年国内投资增速总体下降,全年增速为10.1%,从趋势看是逐月下降,这说明投放出去的货币没有变成实际投资,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2016年6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16年5月的6.6%下降至2016年6月的3.5%;制造业投资增速从2016年4月的1.3%下降至2016年6月的-0.4%;基建投资增速则出现逆转态势,从2016年5月的19.8%上升至2016年6月的21.8%;民间投资与2015年同月相比首次出现负增长,从2015年6月的42416亿元下降至2016年6月的42413亿元。

由此可见,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2016年6月首次出现负增长,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我国投资增长仍处于下降区间,这表明当前我国投资环境较差。”蓝皮书说,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增速放缓成为必然,但之前经济增速过快,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非金融企业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并不看好,投资回报低于预期。

蓝皮书说,M1和M2增速“剪刀差”持续拉大,表明市场中资金宽裕,但并不愿意投向实体经济。因此,当前我国社会资金“淤积”于银行账户,企业持有大量活期存款而不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给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将可能面临“流动性陷阱”威胁。

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

蓝皮书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市1990~2016年的发展前景评价,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但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仍然得到了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有所提高,同时区域也出现分化的趋势。

发展前景排名方面,和2015年相比,2016年发展前景排名上升的省份有6个,分别是河北省(+3)、青海省(+2)、江西省(+2)、海南省(+2)、黑龙江省(+1)、山西省(+1);排名下降的省份有7个,分别是湖南省(-1)、宁夏回族自治区(-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湖北省(-1)、重庆市(-2)、四川省(-2)、河南省(-3);其他省份排名不变,共17个。

1990~2016年,全国发展前景指数平均上升了107.45%,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前景指数分别改善了111.17 %、88.65 %和118.72 %。东部地区发展前景指数提升速度低于西部地区,但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前景综合得分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6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方面,青海省改善最多,黑龙江省改善最少。西部地区发展前景指数改善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发展前景指数改善优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天津市改善最多,贵州省改善最少。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指数改善优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指数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改善最多,甘肃省改善最少。东部地区增长可持续性指数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增长可持续性指数改善优于西部地区。

蓝皮书介绍,在政府效率方面,福建省改善最多,甘肃省改善最少。东部地区政府效率指数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政府效率指数改善优于西部地区。

在人民生活方面,贵州省改善最多,北京市改善最少。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指数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指数改善优于东部地区。除了发展前景方面西部地区改善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方面西部地区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外,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和政府效率等方面均是东部地区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分化加剧,解决办法是通过构建“经济带”的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