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王”陈明利:一生只做一件事 带领村民致富

18.04.2017  06:28

  四月,莱芜山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生菜、芹菜已是绿油油的一片。满身是汗的菜农们穿梭在热腾腾的大棚里,照顾着每一棵菜苗。他们来不及歇息,只是在挥手擦去额头汗珠的时候,才停下来。而此刻,那个与他们一起劳作的“带头人”已经不在了。

  2016年10月17日,再有3天就50周岁的山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因积劳成疾,患胃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倾其一生呵护的蔬菜和乡亲。

   视蔬菜为孩子:

  “你对它好,它就一定好好回报你”

  “我看着土地,就如同看到我的父母一样;我看着蔬菜,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陈明利经常说的一句话。因为家境贫寒,他15岁那年就辍学了。虽然没有多高的文化,但他对种菜这件事从没含糊过。

  1985年,他开始尝试种植拱棚蔬菜,为了种出美味、健康、高产的蔬菜,他只要一有时间就看书“充电”。为了观察施肥喷药对作物的影响,在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为了了解一种不知名的蔬菜病虫害,他要到城里的新华书店查阅上百种图书资料;为了把书本知识变成实用技能,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一遍遍地搞试验。

  “我不怕苦、不服输,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凭着这股韧劲,陈明利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蔬菜大王”。

  正如陈明利所言,“蔬菜就是孩子,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营养。我们要呵护它们,它们是最有良心的生命,你对它好,它就一定好好回报你!”1991年,莱芜市第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在他的努力下建成了。1993年,在全村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情况下,他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2007年,他联合20户种菜农户成立了莱芜市第一家农民合作社——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陈明利的眼里,种菜并不只为了赚钱,更是一个良心活。“做诚信人,种良心菜”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在陈明利的合作社基地里,随便摘下一根黄瓜,连洗都不用洗,就可以直接吃。他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有一次,5名社员为了省时省工,偷偷使用了除草剂。合作社在收购芹菜时,通过品尝对比,发现他们的芹菜口感不对,情况核实后,陈明利对这5名社员的芹菜坚决不予收购,这5名社员因此损失6000元钱。

  正是因为他对蔬菜独有的情感和对质量严格的要求,明利蔬菜种植合作社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近几年,明利特色蔬菜合作社先后通过认证了9种无公害蔬菜、14种绿色蔬菜、1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万多亩、绿色蔬菜基地认证面积3600亩,注册了“鲁莱明利”、“嬴芹”等特色蔬菜品牌,合作社社员也发展到了217户,年销售收入由200万元增加到700万元。

   把社员当亲人:

  “一个理事长的年薪还不如我们一个普通社员高”

  视蔬菜为孩子的陈明利,待社员更是如亲人。谁都料想不到,这个村民眼中的“带头人”、合作社的理事长,一年的薪水还不如一个普通社员高。今年66岁的亓召信,从合作社成立时就在社里当“工人”,每年3万多元的工资让他很满足。“除去工资,去年年终我还得到了9000元的分红。”亓召信说,在入社以前,他和老伴在自家的2个蔬菜大棚种菜,一天到晚忙得像个陀螺,又累挣得又少。现在,他每天只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工作8小时,就能得到将近4万元的收入。

  然而,对于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明利而言,他的年薪还不到3万元。

  2012年,淄博一个姓孙的老板,在参观了合作社后,跟陈明利说:“我给你年薪30万元,你跟着我干吧。你在这里吃苦下力,一年挣得还不如我给你的工资多。”陈明利却说:“我干合作社不是光为了自己挣钱,还有100多名社员跟着我吃饭。”他婉拒了这位老板。

  面对别人的不解,他却总用“建合作社不光是为了自己富,更是为了让大家共同致富”来回应。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他,本可按股金比例,分红拿大头,但他却把对普通社员有利的交易量分红比例提高到80%;在合作社的务工人员,他本可选择年轻力壮手脚快的年轻人,但他却用了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明利合作社,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及时给社员发工资,而自己的工资却总是一拖再拖。”陈明利的弟弟陈明新说,他们哥俩儿的工资总是最后发,去年的工资今年才能发上。

   放得下生命 放不下基地:

  “临终想向老天借五年时间”

  忙于对蔬菜的管理和研究,陈明利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去了基地,晚上近10点才回家。“他根本顾不上吃饭,饿了就自己随便吃点煎饼、咸菜对付对付。”陈明利的妻子亓明兰说,他对自己不上心,对社员却是十分关心的。来合作社干活的员工,有的家比较远,午饭只能在合作社凑合一顿。陈明利知道后,安排他的妹妹中午给离家远的社员炖大锅菜,他说人家这么远来咱基地干活,都是农民,舍不得出去吃点热乎的。

  由于长期的疲劳和不规律饮食,2014年11月陈明利被查出胃癌晚期。经过多次化疗,让他的身体变得特别虚弱。“只要他有点力气,就打电话安排基地的事情,一回基地就好像忘了自己是个病人,早晚在基地忙碌。”陈明利的女儿陈秀荣说,2016年3月,陈明利的病情再次恶化,进行了二次手术,身体虚弱到只能靠药物来维持生命。但从医院一回到基地,他就让家人推着轮椅去看基地的蔬菜,强撑着给员工开会。

  “我这一辈子就爱种地,种了一辈子,也没种够,如果老天再给我五年时间,我一定把合作社建成一个全国示范社,让中央领导人都来看看咱们的合作社。”这是陈明利在住院期间经常说的一句话。

  2016年10月,陈明利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一向忙于工作的他,在生命的最后考虑的不是家人,而是基地。他找来社员小组长叮嘱:“无论我在也好,不在也好,你们一定要把地种好,把菜管好!”他找来曹家庄村支部书记、合作社监事长吕昌华,请求把他的骨灰葬在村公墓靠近合作社基地的地方,这样他就能天天看到蔬菜基地了……

  “父亲临终前没对家人交代什么,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基地,还是合作社社员。即使瘦得皮包骨头,他谈起合作社的事还是充满激情。”陈秀荣说,“父亲天天忙于工作,我们常说等父亲空闲时,一家人去合个影,却没想到直到父亲去世,我们都没照过全家福。他这辈子合影最多的就是与基地的蔬菜,照的最好的也是与蔬菜。他站在蔬菜面前,笑得特别开心,就如那是他辛苦养育的孩子一般。”

  如今,明利特色蔬菜基地向往常一样运转,只是在基地的东南角村多了一座用草苫覆盖的土坟,它提醒着人们,陈明利从未离去,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守候着基地和他的“蔬菜孩子们”。(记者 杜典)

作者:杜典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