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交易火爆"虫王"身价上万 山东宁阳每年吸金1个亿

23.08.2017  21:40

  近日,山东泰安,握着1600元现金,农妇脸上乐开了花,而收虫人则像觅得宝贝一样将刚刚买来的蟋蟀藏到箱子底部。

  立秋后,类似的场景几乎天天在宁阳泗店街头反复出现。除了曹家村一村民将一只蟋蟀卖出了1.5万元的高价,还有的村民将捕来的蟋蟀卖出了5万元的“天价”。

  有了这“天价”蟋蟀,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每到这个季节当地村民便一股脑地钻进地里捉蟋蟀。据悉,这小小的蟋蟀每年能给当地带来至少1个亿的收入。

  在我省鲁西南的几个小镇上,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们会成群结队的回乡,而且整宿整宿不睡觉,奔波在田间地头就为了逮一只小小的蟋蟀。近日,记者就来到泰安宁阳县,跟随那里的“蟋蟀猎人”凌晨两点下地抓蟋蟀。

   “蟋蟀猎人”半夜下地忙

  颜景增,今年46岁,是地道的宁阳泗店镇农民,平常在外面的工地上打工。每年一到8月份,他都会雷打不动的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家里抓蟋蟀。

  作为一个抓蟋蟀20多年的老手,颜景增通过声音去辨别一只蟋蟀的好坏。

  宁阳泗店镇柳沟厂村村民颜景增告诉记者:“大蛐蛐叫的声音很响亮,你隔着好几十米就能听到了。声音粗、浑厚。”

  大功率的手电筒一直不停地在地上搜索,脚要不停地踩着地上的麦秸,这样藏在地下的蟋蟀才会跳出来。在软绵绵的玉米地里走了5分钟,颜景增有了今天的第一笔收获。“这只蛐蛐一般,牙还可以。”

  每抓到一只蛐蛐颜景增都会仔细打量,小心翼翼的放进特制的竹筒里。“很好的蛐蛐必须要宽、头大。”

  对捕虫人来说,露水浓重的下半夜是听音拾虫的最佳时机。天很快亮了,颜景增对今天的收获并不满意。“自己满意的蛐蛐哈没看到,两个小时的玉米地白钻了,我们再换个地方。”

  和颜景增一块来的还有同村的八九个伙伴,他们跟颜景增一样都是专门为了抓蟋蟀辞工回来的。每年8月,宁阳县泗店镇的壮年劳力都会集体返乡,投入到抓蟋蟀的大军中,尽管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颜景增抓回来的蟋蟀最终会被放到市场进行交易,蟋蟀的身价少则几十元到几百元,多则能达到上千上万元。对于颜景增来讲,这样的蟋蟀就是满地跑的钱。

   蟋蟀市场火爆 各地客商云集

  从凌晨2点半到中午12点半,颜景增和同伴们都回家休息了。家里的主妇开始出来把颜景增他们晚上10个小时抓到的蟋蟀,在村头的市场进行交易。“不行算了。”

  在村头,颜景增的蟋蟀没有卖出好价格,但是他并不着急。在泗店镇上到处分布着蟋蟀交易市场,从早上五点到下午天黑,交易持续一整天。

  村里的男人们负责抓蟋蟀,主妇们负责把蟋蟀卖出好价钱,她们带着蟋蟀挨个市场转,寻找最合适的出价。

  宁阳县泗店镇居民白书斌称:“我出价8000元,他给我800元,我的心理价位在4000左右。”

  每年8月初,泗店镇都会涌入近10万蟋蟀爱好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目的都是为了收到最心仪的蟋蟀。一只品相好的蟋蟀,经常能卖出几万元的“天价。”

  聊城蟋蟀爱好者王先生介绍:“主要是看品相,再一个就是大小、个头。要求头大突出,脖子要宽。目前为止卖出去最贵的一只3000元。”

  一位蟋蟀爱好者告诉记者,他收过最贵一只两万块钱,一年在蟋蟀上最少投入七八万块钱。

  蟋蟀爱好者表示:“一天最起码收1500个,每年要收几万只。”

   蟋蟀无价好蟋蟀单只上万

  宁阳蟋蟀历史悠久,被称为“江北第一虫”。宁阳斗蟋以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擅斗、凶狠而闻名。曾经被作为“贡品”进贡,其中以泗店镇产蟋蟀最为著名。

  采访中,多位村民都表示听说过有一只蟋蟀卖出5万元的“天价”,但是记者多方打探始终未能找到买卖双方。

  据当地资深蟋蟀收购者透露,因优质蟋蟀凤毛麟角,为避免被人出高价半路“截胡”,买卖双方尤其是买方对此大都三缄其口。也正是因为“天价”蟋蟀的诱惑,每年这个时节,在外打工的当地人都会返回老家,开始他们的“寻宝”路。

  柳沟厂村的几位村民常年在外做钢筋工,而这个季节他们都会从工地返回老家捉蟋蟀。“钢筋工一天挣200多块钱,但是得干将近10个小时,在地里抓蟋蟀,几个小时就能挣几百块钱,运气好的时候,卖一只蟋蟀就能顶一年的收入。”党师傅说。

  村支书胡伟峰说,他们村225户村民,除去在外定居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捉蟋蟀、卖蟋蟀,平均每户每年能增加1万元左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