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青岛研发海水稻 首代稻下半年端上市民餐桌

09.05.2017  13:23

厉害!袁隆平再出手 用海水种出“红色水稻”

袁隆平种出“海水稻” 计划3年内亩产突破200公斤

齐鲁网5月8日讯 5月7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行,袁隆平院士应邀参加仪式。

10年内为我国增加1亿亩良田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2016年,目标是在三年内打造耐盐碱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发中心设立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和稻米品质与食味研究三个研发方向。在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方面,目前中心已经承办第一届海水稻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了国家海水稻产业联盟,牵头制定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标准,目标是在5-10年内利用稻作改良技术改造盐碱地和滩涂,为我国增加1亿亩良田,每年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一个大省的人口。

这一亿亩可以解决8000万人口吃饭问题,如果能推广到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亿到5亿人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样表示。

今年下半年青岛市民可品尝到海水稻

今年春天,研发中心实验田已播种147份海水稻。其中,619稻已经到了插秧的时节,预计今年下半年第一代海水稻收获,到时候市民可以尝尝鲜了。

目前,山东有2000万亩盐碱地,青岛占了50万亩。同时,青岛还环拥胶州湾,很适合研究和推广海水稻。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已经在三十亩的实验田上,根据不同盐碱度分成十多块,将耐盐碱基因选出来配组,从而选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种子进行推广。

盐碱地变良田,这也成了八旬老人袁隆平的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