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家要带着创作任务定点深入生活

12.12.2014  10:2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作品要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讲品位、重格调,弃粗鄙、戒恶搞,坚决抵制低俗之风。”12月11日,在全省文化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培训班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与到会学员进行了交流。

  王红勇表示,我们应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的制度。“作家艺术家要带着创作任务,采用定点深入生活等方式,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在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表现内容,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才能使作品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没有血肉丰满的形象,人物脸谱化、概念化,文艺作品就难以吸引观众、产生感人力量。”王红勇说,我们要改变灌输式的创作观念,积极吸取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改进创作,使作品更好地吸引人、打动人。

  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及我省舞台艺术创作实际,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表示,“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不是谋取利益的手段,也不是艺术家抒发私情的途径。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需要文艺产品质量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培训班上,来自全省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各地实际交流了艺术创作经验。今年以来,吕剧《回家》、山东梆子《古城女人》等剧目继续在演出中打磨提升,民族歌剧《沂蒙、俺爹、俺娘》、话剧《布衣孔子》、柳子戏《张飞闯辕门》也进入重点打造剧目行列。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文化含量高的、有深厚底蕴的的优秀文艺作品。”山东演艺集团董事长段雨强表示,有了政府支持,有了人才,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有了好作品,才能让百姓喜闻乐见;有了广大的观众,就能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陈鹏表示,在全省统一规划下,我们计划打造历史文化经典、红色文化礼赞、道德建设示范、时代精神传播等4个系列的艺术创作工程,“每年每个系列创作生产3至5部大型优秀作品,利用3至5年时间使每个系列作品达到10至15部,打造山东知名文化艺术品牌。”(记者 王红军 实习生 杨淑云)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