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湖一环”项目成为城市文明符号

29.03.2018  21:14

  “一湖一环”景观照明项目试运行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景区周边的商业业态、文化氛围等都在悄悄发生改变。这场“明湖夜宴”会引发哪些效应?未来,济南应该借此平台做出哪些升级、转型?对此,记者对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进行了专访。

  外界重新认识济南的媒介

  一个城市需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作为发展的灵魂。泉水孕育了济南这个城市,它就是济南的魂。“从泉水节开始,济南人就希望对泉水的开发利用做出创新尝试,泉城夜宴便是这一探索的优秀示范。”王德刚说,我们需要一个符号来烘托展示它,用一种载体来表现它。白天,人们可以从城市建筑、街区的景观、广告牌来领略一个城市的风采。夜晚同样需要这样一个载体。泉城夜宴就是这样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济南正在努力培养休闲和娱乐氛围。这种理念既要传承也要培育。王德刚认为,培养休闲、娱乐氛围不一定单纯从餐饮、娱乐角度着手,还可以从建立有文化特色、开放性的场所着手。国内已经有很多先例可以借鉴,比如西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旅游胜地。济南一样有这样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天然资源。从资源本体角度来说,济南已经具备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条件。

  “从前,我们在开发利用、城市装扮、表现手法上相对比较弱。如今,我们可以一步步把城市装扮得越来越靓丽。”“一湖一环”景观照明项目就是这样一个举措。无论对济南当地市民而言,还是对外地游客来说,都是一个重新认识济南的媒介。

  引领老城区商业业态转型

  培养市场比单纯培养业态更重要。如果只培养业态,没有市场,业态会自然而然衰退。王德刚表示,济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培育市场,除了餐饮之外,没有打造公共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来拉动人流。“一湖一环”景观照明项目的启动将对济南市场“游客滞留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以前是“过地游”,现在会形成“过夜游”。在新环境下,游客能够停下来、住下来、玩起来。

  明湖周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具备向城市商业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条件。把城市扮亮的过程,慢慢会形成一个口碑效应。不管是当地老百姓,还是外地游客,都会在特定时间段去游玩,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休闲生活状态。这种现象慢慢会引导当地商户更多地利用这些机会来发展旅游产业。随着客流量的增加,以往与泉水旅游联系不紧密的行业会慢慢向餐饮业、娱乐业、手工作坊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里会逐渐形成一个旅游消费的聚集区,对老城区及其周边会形成一个产业转型的催化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老城区历史是传承下来的,但里面的建筑物、街区形象不完全是历史符号。前些年有很多乱搭乱建的现象,一些破旧不堪的建筑也有遗留。当新兴业态和市场慢慢形成,就会产生一种倒逼的力量,倒逼整个城市形态慢慢转型升级,促使城市更新。“看起来就是一个扮靓工程,但对老城区未来的发展影响和推动是非常巨大的。”

  打造友好型旅游目的地

  王德刚表示,好客山东这个品牌形象,在济南人身上有集中的体现。省内其他地市也有很多好案例。比如节日期间,台儿庄景区周边街区挤满前来游玩的车辆。于是,当地政府号召当地市民不要在节假日期间扎堆游玩景区;当地所有公共场所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并且设立导向牌;市民见到外地游客会主动引导,这就体现了“东道主”文化。如果济南宣传引导到位,一样能实现这种理念。

  此外,随着旅游方式的转变,过去“点对点”的观光旅游已转变为度假式旅游。过去,游客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从酒店到景点,基本不在一个城市长期滞留。现在的旅游观念是“美好生活”的异地化实现,放慢脚步,驻足在一个城市游玩。游客希望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另外一个城市实现。在这种背景下,“东道主”的理念就更为重要,这也决定了一个城市能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友好型旅游目的地。

  借助区位优势走向国际舞台

  从政府层面来讲,对于老城区的管理者来说,也应做好发展预案。管理者可以对借鉴国际、国内已有的成功先例借鉴、学习。市场的拉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同样会产生问题。比如,街区经营业态比较混乱,乱搭乱建,甚至出现部分商贩违规违法等现象。这在全国来说,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而且已经有了很多反面案例。一旦出现,补救便很有难度。

  “一湖一环”景观照明项目是济南泉文化创新尝试的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可以从产品开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角度,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供给体系。以省会城市群为例,济南已利用自身交通优势,和周边城市群联合起来,打造成一个省会城市群背景下的旅游目的地。这几年在交通上,省会城市群交通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为打造旅游聚集效应奠定基础。从旅游开发的产品供给体系来说,旅游部门一直在尝试做这项工作。随着产品开发、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济南一定能把泉水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国际。

作者:张帅   网络编辑:曹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