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让人心暖的城市 民生改善让每人“尝到甜头”

27.03.2017  23:09

  5年,不过历史短暂一瞬,但于每个人来说,可贵不凡且历历如新——

  有着20多年电工经验的王有营,甩掉“没资质”的包袱、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终于“踏实了”;

  孝直小学的黄礼萌和小伙伴们,不仅坐上“大鼻子”校车,中午还能在食堂吃上营养丰富的配餐,“开心极了”;

  柳云社区的赵传亮一家七口,不用挤在简陋的小院子里住,而是拥有3套楼房、210平方米的商业生活保障,“舒坦多了”;

  特困村西里虎村300多口人“整村搬迁”,离开了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挥别交通不便的历史,“好日子来了”……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5年来,济南长高长“”、变美变靓,济南人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有小亦有大——

  城市向北“跨河”,济南牌照小汽车免费过桥,“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带来更多民生期待;

  城市向南“保护”,南山管委会的成立宣告“九龙治水”时代的结束,青山绿水常驻的生态愿景更近一步;

  城市向市民“开放”,大明湖景区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免费迎客,“还湖于民”成为济南惠民政策的又一抹亮彩;

  城市向雾霾“宣战”,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天空蔚蓝、瑞雪降临、空气清新,“气质”飙升绘出“响晴济南”的久违美景……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关心关注困难群体,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济南要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由这些民生改善的大事小事汇聚而成。民心为上的城市温度,也因此凝聚成勃勃向上的城市力量,见证着城市执著永续的发展质量。

   民生改善让每个人“尝到甜头

  5年来,民生改善每天都在发生:城镇、农村居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和10.6%,承诺的75件为民办实事全部完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财政资金连年增加,2016年“民生投入”的比重达到75.2%,而这笔花费是5年前的2倍……一张覆盖城乡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筑牢,“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正一个个变为现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已经形成,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创业培训+创业预孵化+初创孵化+创业园区”模式不断完善。仅去年一年就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7%;

  社保是民生之依——全市社会保险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连续12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连年涨,城乡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覆盖县区、街道、社区、行业企业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建立;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招生全部划片入学,初中学校“整体对口入学”,集团化发展、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办学机制不断完善,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进展迅速,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得到保障;

  住房是民生之安——探索实施积分落户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棚改旧改货币化补偿安置力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多措并举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棚改旧改不断“增挡提速”,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7万余套。

  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经济数据,还应该有就业岗位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这一项项民生指标落在每个人身上,让每个人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回应民生期待考验执政智慧

  进入新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发展新结构、城市发展新格局,民生工作更加复杂多样。“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不比发展时少”,这在民生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尤其近年来,济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局“雾霾侵城”。从精准角度实施治霾举措,出重拳整治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开展全员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啄木鸟行动”,全市形成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如今,济南已连续数月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名,“战霾”信心更加坚定。

  棚改旧改关系着老百姓几代人的“安居梦”。在这项全市重点工作中,“和谐拆迁”成为破解征收拆迁难题的关键词。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三项原则,全市去年提前超额完成省棚改年度计划,并且在拆迁过程中保持了重大集体访“零记录”。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新居梦”,城市也有了发展新空间。

  再拿“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掉队”的脱贫攻坚来说,这个全市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在“抓细抓实”上下功夫。“33条红线”对应的33种问题被列入严肃整改名单,市级领导帮挂重点乡镇、县级领导帮挂重点村、第一书记全覆盖、一户一策一干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精准再精准。对全省下达的脱贫任务和年度脱贫计划,济南不仅超额完成,美丽乡村覆盖率还提高到42%,5年累计实现24.5万人脱贫。

  思想境界的水平、智慧方法的质量,影响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治霾、治堵、脱贫不可谓不难,棚改旧改、征收拆迁不可谓不麻烦棘手。回应民生期待,只有在认识上更深化、实践上再创新才能接续推进。这是一种为民的信念与智慧,为改革发展中的济南民生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直面问题是勇气更是担当

  也许,52岁的“老济南”徐乃运起初不会想到,2015年初他写给市委书记的一封信会有“回音”——被市委书记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亲自读出来。原来,一位“老济南”的想法愿望很重要。

  也许,低保贫困户刘振和也不曾想到,一次家常式的聊天竟让市委书记帮他算起了脱贫账——去年看病花了37000元,但由于有大病医疗和低保的托底,个人只负担了905元。这样的账本让老刘高兴,书记也跟着高兴。原来,一位山村老人的“老有所医”的愿望并非小事。

  “引导基层工作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居民群众上”、“为低保贫困户做好保障托底,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要心系群众、搞好服务,依托现有的城市配套设施,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群众的满心期待就是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基层党员干部,在一次次实地调研、面对面恳谈中,坚守获取民情民意的朴素初心,用脚底板丈量出来的民生方能更加厚重真切。

  然而,并非任何顺乎民意的改革发展都是顺风顺水,民生改善的选择题并不简单。从理想到现实,根本在责任担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700万济南人的梦想汇聚成了‘济南梦’,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勤奋工作,为实现‘济南梦’而不懈奋斗”——这是全市党员干部的为民承诺与行为标尺,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一个“”字,寥寥数笔却责重泰山。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必须积极作为、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

一图读懂|看章丘如何全域出彩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新华网
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举行
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现新华网
济南章丘法院强制腾房 一日成功交付两处房产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强制腾房行动,新华网
章丘法院:拘留2人 讨薪10万 让农民工暖心过中秋
  今年中秋节前,为了让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节,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