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成长记:记山东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苗春刚

15.05.2015  02:17

苗春刚(左二)在施工一线与技术人员一道探究施工难题

   中国山东网5月14日讯 (记者 王永春 通讯员 刘慧云 段伟伟 赵岩)2013年2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地铁南锣鼓巷站建设工地慰问建设者。在慰问的人群中,有一个腼腆的山东青年,紧紧握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015年5月4日,这个腼腆的小伙,站在了“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领奖台上,难掩心中激动之情。他就是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经理苗春刚。

  他15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一线,先后被授予“北京青年榜样--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优秀项目经理”、中国铁建“十大创效英雄”、“工人先锋号标兵”、“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其名字命名的“苗春刚青年突击队”被北京市授予“奥运功勋青年突击队”称号;北京市公安局授予其“个人三等功”。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直播间》、《走基层》等栏目,以及《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纸进行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多年来,他先后在《现代隧道技术》、《中国施工企业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复杂条件下的地铁暗挖施工创新管理》荣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地铁十字换乘车站全暗挖同步建造技术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被选入北京市“危大工程专家库”,参加过北京、青岛、长春等地的危大工程方案评审数十次。

  施工一线促成长

  工作15年来,他先后参加过浙江磐安隧道一期、二期工程、北京地铁10号线、北京地铁9号线、北京地铁6号线及北京地铁14号线的施工,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一名优秀项目经理;从“小苗”成长到“苗专家”。靠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儿,在施工一线不断成长。“俺们农村出来的,吃这点苦算啥。”当周围一些人对其这种拼搏奋斗些许不解时,他总淡淡一笑。“穿父母一样的鞋,走与父母不一样的路”,2001年8月,刚刚学校毕业的苗春刚被分配到浙江省磐安县深山中的隧道里,从一名技术员做起,在茫茫大山中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大山深处,初来乍到的好奇慢慢成了一种遥无可期的期待。“那个时候曾想过离开那里,但是想想父母的期盼、想想自己的未来,别无选择,必须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在阴暗潮湿的山岭隧道中摸爬滚打,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查规范、看图纸、蹲掌子面,一天下来,整个成了泥人,他无怨无悔,默默积累着专业知识及施工经验。

  2003年,他从大山深处一路向北,来到了北京地铁黄庄车站工程项目工地,而且意想不到地让他担任项目总工程师。黄庄车站是北京地铁4、10号线换乘站,地处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核心地带,为世界全暗挖施工一次性建成的最大地铁车站,被业界称为“结构最为复杂、工期最为紧迫、规模最大”的一次性暗挖十字交叉换乘地铁车站。“当时感觉自己压力很大,从来没有接触过风险这么大的项目。”2008年4月,黄庄站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奥运前高水平通车,苗春刚如释重负。

  由于车站上方为车流如织的中关村大街,管线排查只能在夜间10点以后进行,北京的8月酷暑难耐,苗春刚带头下到闷热潮湿且腥臭难闻的雨污水管线内部,用微弱的手电筒灯光记录着管线的各种参数及完好状态,实在憋得受不了就爬到地面坐在路边透透气。他一面捶着酸疼的腰,一面跟兄弟们自嘲说,我们才是新时代的“地下工作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月的不眠夜,他们撬开587个井盖,调查了56条管线,整理出了200多页详细的照片文字资料,对车站上方的风险源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直面困难显身手

  面对自己经历的这些急难险重的工程任务,无论作为一名技术员、工程师,还是项目总工、一把手,他都表现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来到北京核心市场后,为了更快的解决施工难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大量翻阅了北京地铁2号线、5号线等工程建设资料,不懂就找设计院、专家请教,没有资料借鉴就联合北京交大等院校进行科研攻关。在北京黄庄车站施工过程中,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大胆采用超大管棚技术,直径159超长大管棚一次性单头钻进126米,一次性打设成功,专家称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被列入北京市、中国铁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系统总结形成了“三严、五控、一监、一巡”的地铁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取得了《周边环境及地表控制新技术研究》、《暗挖风险控制技术》等十几项重要技术研究成果。

  2011年,苗春刚接手又一难啃的骨头——北京地铁14号线17标,该工程位于北京大望路CBD商务核心区,是全线26个标段的控制工程,难度最大、风险源最多、地质最复杂,集技术难度与管理难度于一体,是名符其实的“硬骨头”工程。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前,苗春刚再次临危受命,担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他在国内地铁施工中首次大胆采用地质CT技术,对穿越地层进行地质CT扫描,将施工地层不可见风险全部透明化,有效避免了地表塌陷风险,保证了施工安全;为确保工期、优化盾构施工,苗春刚创新性地实施单线盾构井双线施工技术,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盾构机在同期暗挖车站内调头始发施工,节省工期9个月,增加效益近千万。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持,而且要具备创新的软实力。苗春刚带领项目一班人创新实施“一网四格”安全管理新模式,荣获中国铁建特色活动一等奖称号,被全国铁路总工会作为五项特色品牌工作之一在全系统推广;中国铁建将“一网四格”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系统推广。他创新性地提出均衡化的生产理念,在项目整个施工管理期内实现了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成本各大管理任务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

  “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 。在困难面前,苗春刚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带领他的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展铁军风采。

  无私奉献话真情

  苗春刚从来不把儿女情长挂在嘴边,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也不麻烦同事和领导,“舍小家、为大家,是一名建设者应该做的份内事情。”这是在新学员见面会上,苗春刚与刚毕业的大学生分享的第一句话。毕业之初,在浙江施工的两个春节,他都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留守工地,当其他同事回家与亲人团聚时,他正与大山为伴,翻阅着各种施工文献,继续为自己充电。工作至今,他把项目部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场成了主阵地。

  15年间,苗春刚只有两个春节在家陪伴父母过年。2013年8月,他的父亲查出重病,这时正值项目紧张的大干阶段,苗春刚深知自己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但又揣着对父母的无限愧疚,把父亲接到北京的 医院 做了手术,在住院期间,苗春刚拖着紧张劳累一天疲惫的身躯,在工地食堂为父亲熬好中药,赶在 医院 结束探视时间之前,送到父亲的病房中,看着父亲虚弱消瘦的样子,这个堂堂七尺男儿偷偷的擦掉了噙在眼里的泪花。为了能解除后顾之忧,继续坚持工作,他的妻子辞掉了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及孩子,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

  风风雨雨走来,“小苗”在雨露的滋润下,茁长成长,不奋斗,不青春;不退缩,不言弃。看着办公室墙上的轨道交通建设图,苗春刚习惯性地点了一支烟,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