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歧视河南人但偏爱宁泽涛?

13.08.2015  13:55

  昨天,两个河南人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个是传媒大学女生被害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斯达,据报道,他涉嫌因强奸未遂将女同学杀害。这本是一起刑事案件,但是有不少网友盯住了李思达的籍贯,这让很多河南人喊冤:我们招谁惹谁了?

    但是面对另一个让大家爱还来不及的“泳坛新偶像”宁泽涛,大家却迅速地把地域歧视抛到了九霄云外。随着八块腹肌+高颜值的宁泽涛游出“中国速度”,一则以河南形象为主题的宣传片也出现在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     回顾一下,地域歧视的问题其实早就存在,更可怕的是,有时这种歧视竟然不仅仅存在于民间。2005年3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龙新派出所竟然在辖区内悬挂出了“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气得几位河南律师对其联合提起诉讼。     再比如,就在上个月底,有媒体报道说“不向福建人提供贷款”似乎成了上海一些银行的“潜规则”。更有甚者,一些已经落户在上海的人,只因身份证号码头三位数仍是福建代码350,就被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拒绝房贷申请。     究其原因,是因为几年前一些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银行骗取巨额贷款,后来无力偿还,形成大量坏账,让银行损失惨重。     因为一时一地的事情、因为少数人的问题就戴上有色眼镜,地域歧视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拿河南来说,中原地区的文明悠远厚重,河南老乡里不只有“小鲜肉”宁泽涛,还有大哲学家老子、庄子,大诗人刘禹锡、李商隐,千古名将岳飞等等。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坏,拿咱们北京人来说虽然大多数局气、厚道,但是不也有为抢个车位就摔死人家孩子的极端案例吗?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于对方是什么地方的人,而是在于交往过程中相互的信任与包容,不能在认识之初就给对方挂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地域歧视的傲慢与偏见,既有可能失去一些本可能会很贴心的朋友,也会让自己显得粗暴失礼、武断刚愎。       除了普通大众要克服地域歧视的心理,政府部门或者银行这样面向公众的部门,更要秉持客观的态度,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     比如说打击犯罪是警察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犯罪团伙都要依法打击,不能对籍贯有了“特殊要求”。或许这一阵子一个河南人为主的盗窃团伙在辖区内作案,或许过一阵子一个广东的诈骗团伙活动猖獗,这都很正常,完全没必要围绕籍贯问题上纲上线。至于银行,防范风险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只要严格遵守即可,满足贷款条件的凭什么因为籍贯就暗地封杀?     有句老话儿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如果我们是坐在船上的人,被打落水中都会觉得委屈,但在“岸上”就可能对这种不公平视若无睹。“地域歧视”与之类似。     籍贯是无法选择的,更不应该成为歧视别人的理由。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情况很常见,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各种籍贯的人接触,仅因为这个就给人家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不但显得眼界狭窄,还可能闹出笑话,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犯这样的错误,实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