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19.10.2015  17:23

诸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管结合,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以“两公里文化服务圈”为基础,依托农村社区,全市规划布局20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一规划布局,既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相适应,又有利于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各项资源,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到2014年底,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卫生计生、农技推广等各类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严格设施标准。根据群众文化服务实际需要,每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使用面积均达到260平方米以上,全部建设4室2厅1广场(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活动排练展览厅、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广场),配套相关设施。其中,图书阅览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图书不低于4000册;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不少于20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文体活动室配有台球桌、乒乓球桌、室内健身器等必要器材;未成年人活动室室内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配备相关器材2台套以上;活动排练展览厅、多功能大厅(可共享)室内使用面积80平方米以上,有排练、展览、投影等讲课培训设施及孔子像、道德展板、国学经典阅览区等;文体活动广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三是配好工作队伍。全面推行“1+2”人员配备模式,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3名以上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服务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正式在编的专职人员,政府购买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岗位每社区不少于1个。每个社区均建立六支队伍,即:文体活动管理服务队伍、广场舞队伍、文体爱好者骨干队伍、书法美术爱好者队伍、读书(科普)爱好者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居民参与率达40%以上。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与党员教育、农技推广、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相结合,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图书阅览室的图书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推行“一卡通“借阅卡服务,每户至少1张借阅卡;读书竞赛活动参与率全部达到100%;每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低于12次;对农民至少开展1次政策法律、公民道德、实用技术等培训;科普宣传栏每季度更新1次。市舜龙艺术团、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单位,每年至少到每个服务中心开展1次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