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治秀:珍视文化遗产才能把根留住赢得未来

13.06.2015  12:53

   中国山东网6月13日讯 (记者 姜瑞丽)“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在介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时表示,“珍视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才能把根留住、赢得未来。”

  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谢治秀说,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保护成果更要惠及人民群众,这是文物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期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

  谢治秀表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泰山、“三孔”、齐长城、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93处,市、县(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万余处。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79家,其中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149家,行业性国有博物馆66家,民办博物馆64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42座,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182万件,其中一级品1.26万件。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山东文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实施“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去年山东创新性地提出了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的四大举措,并在工作中一以贯之,狠抓落实,全省文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全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开创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局面;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文物保护、大运河申遗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全国文物保护项目的亮点工程;整合馆藏文物资源,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化惠民示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谢治秀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传承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促进发展的力量源泉,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