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瑞:风云际会书写一段历史

07.11.2014  16:09

    内容概述

    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经典名句     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     背景和启迪     这篇文告是1979年的报春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这次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此,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美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绕不过的关节。1978年12月16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美方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方坚持的与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原则。这就增加了台湾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中国中央政府考虑对台湾宣示较为缓和的政策。     12月17日,钓鱼台国宾馆,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的胡乔木找到正在这里参与邓小平副总理访美准备工作的人民日报国际新闻部副主任谭文瑞,落实邓小平布置的任务,起草一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胡乔木说,中央决定,从新年开始,福建前线部队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今后的对台主导政策是讲统一。和平统一不仅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是邓小平本人亲自拍板的大政方针。胡乔木要求:行文不用党报社论的语言,语气要委婉平和些,可以半文半白,适应台湾同胞的习惯,让他们能听得进去。     谭文瑞,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老乡,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在天津、北平、香港《大公报》工作,是国际电讯翻译查良镛(金庸)的领导;后转入《人民日报》,在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编辑工作的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杂文家,以池北偶的笔名写了大量针砭时弊的讽刺诗,与华君武、丁聪、方成等漫画家合作,传诵一时。几十年媒体人的才华,在这篇历史性的文告中得到淋漓发挥,三四天内拿出初稿。毕竟有燕京的文化功底、多年办报纸的经验积淀,谭文瑞能够摆脱几十年"党八股"文字风格的束缚,没有"解放台湾"的火药味,开篇第一句"亲爱的台湾同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富亲和力,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气度胸襟。     胡乔木在谭文瑞初稿上提笔加了一些句子(如前述经典名句)。12月24日,胡乔木带着谭文瑞来到邓小平家中,请邓小平审定。胡乔木一字一句念了遍文稿,邓小平听后,说:"我看可以了。"谭文瑞记得,"小平同志一字也没改!"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打开了通过和平协商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局面。1983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如今已是"90后"的谭文瑞笑称:"如果那时不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只熊猫哪能这么快吃到台湾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