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群新观察:不能漏了贫困“散户”

16.02.2016  13:21

  精准扶贫,不能漏了贫困“散户”

  ——贫困人群新观察之一

  精准扶贫首重政府主导,要求不丢一户,不落一人。在部分深度贫困地区,通过扶贫攻坚,群众脱贫效果显著,但同时,一些地方也存在扶贫空白和短板——攻坚力量和帮扶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对散居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举措不多、力量不够。

   帮扶资源不足,非贫困村成短板

  重庆在本轮精准扶贫中,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对症下药,为贫困户如期脱贫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社保、低保、教育等民生保障类政策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对于脱贫影响同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由于帮扶资源目前主要投向贫困村,分散在非贫困村的贫困群众难以享受政策,影响了他们如期脱贫。

  地处三峡库区的开县,11万多贫困人口55%以上分布在非贫困村。为了解决基础设施脆弱、产业发展落后问题,政府向每个贫困村投入整村脱贫资金700万元以上,有的村甚至超过1000万元,而非贫困村就无这项投入。

  2015年扶贫攻坚,开县大德镇为贫困村磨梁村彭中成一家量身定做了脱贫方案:财政补贴种植两亩中药材玄胡,能收入近4000元,两个子女上学申请5000元助学金,为彭中成父亲提供一个村公益就业岗位,每月收入500元。这样的规划落实下来,一家人能够实现脱贫。

  “帮与不帮大不同。单是产业发展一项,平均每个贫困村就有100万元以上资金补贴,2015年大德镇在贫困村支持中药材、水果等特色效益农业,农户每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有了产业支撑,贫困户脱贫难度就能减轻不少。”开县大德镇副镇长周浩告诉半月谈记者,贫困村有了扶持政策,非贫困村却享受不到,这成了基层干部最头疼的问题。

   分配扶贫资源要做到政策均衡

  随着国家帮扶力度增强,贫困村脱贫致富和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与之相比,并不富裕的非贫困村却发展受限,也使部分群众认为政策不公平。

  “与其他村相比,我们贫困程度类似,想发展没政策,脱贫缺资金。”在一个非贫困村采访时,有农民告诉记者,在相邻的贫困村,政府通过扶贫搬迁政策,每户补助2万多元,不少人从高山搬到平坝集中居住,建起了宽敞、漂亮的农民新村。而非贫困村农民就没法享受这个好政策,还常年住在高山险坡上,想搬搬不下来。

  一些贫困县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态环境恶劣,扶贫搬迁成为不少群众的期盼。但记者了解到,政府危房建设补贴等指标是有限的,要优先满足贫困村的需求,非贫困村就要排队等待。居住条件、贫困程度都差不多,厚此薄彼让大伙儿想不通。

  一些群众认为,扶贫待遇差距不仅表现在搬迁上,类似农村饮水、乡村道路等扶持项目也是优先安排贫困村,非贫困村落地的少,贫困程度如故,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短期内还是没法解决。

   统筹兼顾,不落一人

  重庆165万多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分布在非贫困村,在注意到非贫困村扶贫资源投入问题后,重庆市立即作出部署,要求统筹兼顾,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根据政策设计,重庆市在不折不扣落实针对所有贫困户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整合行业部门和社会资源,重点在产业扶持、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方面,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到户政策措施,确保非贫困村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地处秦巴山区的特困县巫溪,为破解扶贫短板,调整县级财政帮扶结构,资金切块4000万元,专项用于非贫困村发展。巫溪县扶贫办主任杜森林说,县里还利用结对帮扶机制,组建30个县级扶贫集团,由一个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牵头,根据脱贫难易程度,结对帮扶139个非贫困村,集中捆绑帮扶,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

  巫溪县中梁乡河口村是非贫困村,但村里400多人中贫困人口就有120多。由于水库占地,河口村原有2900多亩土地,被淹后只剩下900多亩。中梁乡党委书记谭文清告诉记者,乡里专门投入水库建设后期扶持资金,为村里完善了人行便道,并结合水利风景区发展,帮扶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保证河口村在脱贫中不掉队。

  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目前区县财政本就紧张,投入力度仍然有限。他们建议,可考虑在省市级层面设立非贫困村脱贫发展产业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从制度上使更多贫困人口享受政府有效扶持。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