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拾起八岁女童破碎在猪圈里的"希望"?
在 医院 的病床上,鼻子里插着两根管子的小忠(化名),每隔两秒发出一声沉重地呼吸,病床旁的监测仪显示着生命的迹象。住进 医院 的20天,是她出生以来第一次得到照顾和温暖。(11月10日人民网)
八岁,本应是在父母的臂膀中享受家的温馨,感知世界美好的年纪,八岁本应是保持童真,用清澈的眼神看世界的懵懂年华,八岁,本应是背起书包,学习嬉闹游戏的最美时光,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叫做“小忠”的女孩,八年的猪圈生活,让她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行为能力”,七公斤的体重让她看起来像个一岁的“婴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也未曾给过她一个温暖的拥抱,面对如此境遇,当地政府表示,在洞悉这一情况的前提下,已为其办理“低保”、“五保”。这样的救助力度能否对其命运的“殊途”“力挽狂澜”,结果显而易见,政府的“良心”应接受“伦理”的拷问,道德的“问责”。
据了解女孩的妈妈43岁,是五保户。2001年突患精神失常,无法辨认身边的人。不幸由此开始。2006年,精神病发作期间,雍忠遭陌生人强暴怀孕。她生下一对双胞胎,当场死了一个,活下了一个女儿,即这个“猪圈里的女孩”。且不问是什么让这个可怜的孩子沦落至此,就2006年的强奸惨案,就算当事人没有借助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又缘何“置之不理”?
“五保户”受到政府的救助,同时也应受到政府的“保护”,在惨剧发生过后政府“不闻不问”的态度让人难以理解,而面对一个“精神失常”的“五保户”,单纯的金钱救助根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发了之”违背了设立“救助”的初衷,理应采取“集中供养”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而相关政策规定政府寄养机构对“集中供养”提出了年龄、基本情况的限制,然而规定是死的,特殊情况理应采取“特殊对待”,然而政府的“冷处理”让这位可怜的女人在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之后又衍生出另一个悲剧,小忠成了“政府冷漠”的牺牲品,然而八年之久,当地政府的“不闻不问”着实让人寒心,“亲戚”、“邻里”的淡漠态度也再次将“道德”的命题抛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小忠悲剧的造成,其家庭和政府都有责任,但社会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应调动多元的经济与社会主体参与其中。中国是冷漠缔造过无数的悲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让社会大家庭蒙上了“冷漠保护色”,社会公益应成为每个公民的“代言词”,与政府协同,与社会相关组织共同推进,冷漠的心难以诠释“人间大爱”,冷漠的心也难以支撑道德的存活,社会公益组织应该建立在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之上,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这项社会公益组织中来,才能发挥其价值的最大化。
小忠的悲剧的后续不应局限在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的范畴中,拷问着政府的“良心”、社会的“良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关注”之下的命运逆差是这个孩子的悲剧,又何尝不是社会和政府的悲剧,社会各界都应深刻检讨,避免此类“灯下黑”的惨剧再次发生,而时间的后续处理还望政府和社会做出深刻检讨,重拾“小忠”破碎在猪圈里的“希望”。